加强道德教育 培育四有新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河池师专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正是新时期我们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是教育者努力追寻的目标。

      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人才要求。我国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按照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人才规格,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现代的科学文化、严明的组织纪律,愿意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愿意为社会主义祖国效劳。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经济建设这几年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给我们教育者指出了一个方向。我们必须遵循这个方向,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理想崇高,道德高尚的人。

      怎样把握好这个方向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高等学校的校园里,干扰的因素是很多的,形形色色的东西都在破坏我们的部署,把青年人引入岐途。因此,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适应新时期思想工作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起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唤起青年人的道德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一)教育青年人正确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才的关系

      在大学这个摇篮里,所有的青年人都希望自己成才。而绝大部份青年学生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本领,成了有用之才。然而,却有那么一些人,不注意世界观的改造,胸无大志,品学兼劣,或者受纪律处分,或者受法律制裁,教训非常沉痛。为什么在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学习条件,却塑造出不同的人才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也是错综复杂的。但总结多年的教育经验,有一条成才的规律: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才是密切相关的,凡具有崇高理想的人,坚持纯粹的道德情操的人,遵守良好的道德规范的人,一定能够成才,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相反,一些幼稚、无知、荒唐、顽劣、道德沦丧,品质败坏的人,不但不能成才,反而被党和人民所唾弃。这些深刻的生活哲理,必须寻找有利时机向青年学生讲清楚,有时可以结合本地的、本校的、已经成才了的同龄人,用活生生的事实来说明深刻的生活哲理,唤醒青年学生的成才欲望。至于一些不成才的反例所引起的切肤之痛,揪心之痛,也可以用来作反面教材,让青年学生从中受到启示。我校曾有一个学生,他五岁就死了父母,由伯母扶养长大,生活非常艰辛,连买一本《新华字典》都得挑糠到集市去卖才能买到。可是,他进了大学,便染上了花花公子的不良习气,欺骗一位农村女青年,玩弄人家以致怀孕,最后又把人家抛弃。学校勒令他退学了。七十多岁的伯父,六十多岁的伯母,扶养他十九年,他还没有尽到侍奉一杯水、一付药的孝心,便自己毁了自己的前程。还有一个学生,七个兄弟姐妹中他为老大,母亲是农民,父亲每天走40分钟的山路到一个小学做代课教师。当他成为全村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以后,却把女朋友带进男生集体宿舍非法同居,并令同室的男生让位。这种天方夜潭的怪事居然出现在大学生集体宿舍,已够令人发指,而同室的男同学竟然如此让步,表现出对道德败坏的人如此高度的同情心,更令人不解。这个学生也被退学了。诸如此类的例子都可以成为反例,用来从反面证明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才的关系。我们不但要善于从正面进行教育,要善于从反面进行教育。当前,一些青年人在生活方面有强烈的超前意识,每月三百元,四百元,挥金如土,而对劳动人民的勤劳、俭朴、求实的优良品质,已荡然无存;一些青年人学会抽烟,喝酒,玩牌,赌博,而对刻苦的求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几乎烟消云散;个别青年人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破坏公物,打架斗殴,没有起码的社会公德;……。面对这种校园内的社会不良现象,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旗帜鲜明地向学生指出:已经淡化了但却不应该淡化的作风,已经失落了但却不应该失落的精神,应该寻找回来,并让它发扬光大;一切颓废的、荒淫的、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都要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学校的一切宣传机器要充分发挥弘扬正气、打击歪风的职能,宣传好人好事,打击坏人坏事;各级政工队伍要运用大会、小会、专题报告、个别谈心等各种形式把思想落实到实处。只有经常地,不停顿地,反复地进行教育,让青年人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正确的引导和反面的印证,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产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道德行为,从而出现一个量与质的转化,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二)教育青年人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的自觉性

      教育实践证明,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离不开自觉性。有了自觉性,才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因此,作为教育者,切忌包办代替,应该在提高学生自觉性方面下功夫。必须使青年人懂得: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思想代替旧思想,新道德代替旧道德,斗争是曲折的,工作是艰难的,如果没有自我解剖的决心和勇气,是不会成才的。这就是“贵在自觉”的道理。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进行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

      (1)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当然是如此,人才的成长,当然也是如此。基于这种思想出发点,我们曾在数学系试验让学生自我管理,并发表了论文《在学生自我管理活动中进行价值评估的几点思考》(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按照自我管理规定,成立一个学生自我管理系统,制定价值评估方案,在学生中进行层层管理,学生会主席管班长,班长管组长,组长管组员。这样,每个学生干部都在一定的层次内管理别人,又在一定的范围内接受别人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按规定的价值评估办法评分,每个学期末对每一个人都计算出一个价值系数,用价值系数来衡量每个人在一年内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身体诸方面成绩的总和,分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这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群众性自我管理办法。实施结果,不但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凡搞过自我管理的班级,效果都是比较显著的。这一举措说明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这是一个好办法,充分体现了正面教育的力量,也体现了群众的力量。有些群众问题,不一定都非要领导干预不可,只要有个制度让他们自我管理,其管理效果在特定条件下比领导出面更明显,解决矛盾更自然,处理问题更实际。因此,在思想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2)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人,总是在总结成绩,检讨错误的过程中前进的。不管是谁,工作中总会有成绩,也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一旦有错误,只有不“超纲”,不违反法律,达不到处分的地步,就不必大惊小怪,指出错误之后由学生自我评价,无需要作什么处理,相信通过学生评价之后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即使是达到处分条件,处分之后也得让学生作个评价,使大家充分认识事件的是非曲直,受处分的人在受处分之后有个心情舒畅。对于违反法律受到制裁的人和事,更应发动群众进行评价,从中吸取些什么教训。学校内只要发生些什么重大事情,不管是正面的或者是反面的,我们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旷课,这种现象有时最令人烦恼,特别是节日前后集体旷课相当普遍,教师到教室时学生寥寥无几以致上不成课,这往往使班主任十分恼火,个别学生屡教不改旷课成瘾更使班主任举步维艰。再如考试作弊,这是一个古往今来都存在的社会现象,当今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它却发生在眼前又令人不得不信。还有个破坏公物,打架斗殴之类的暴力行为,一声怒吼就可以把门窗砸个粉碎,令水管应声折断,一阵争吵便兵戎相见弄得鲜血淋漓。这到底为什么?该退学的也退学了,可是,旷课的现象有增无减,作弊的行为越发离奇,暴力行为仍然接二连三。究其原因,除了从腐朽思想的顽固性方面去解析之外,还可以从正常人对腐朽思想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来加以阐明。过去,对违纪违法现象,只出个“布告”,当然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那只能是领导意识,没有形成群众意识。布告,处理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无疑地起到扶正压邪的作用,但事情发生之后如果不发动群众进行评价,认识就不那么深刻,对那些暂时无邪的人形成不了什么教训,教育手段就显得苍白无力。于是,不正之风屡刹不止,不文明行为屡禁不住。为了让群众参与评价,我们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违纪现象,有针对性地办“纪律学习班”,把性质相同的违纪的人组织起来,进行一周左右的业余学习,由校领导,系领导和政工干部作几次专题发言,参加学习的学生在每次专题发言之后都写一篇学习心得,既写理论体会,也写经验教训。学习班内只搞评价,不搞批判,对事不对人,学生感到新鲜,一般没有逆反心理。学生花点钱买毛主席著作,邓小平文选及其它青年修养的书藉,有机会听到老师热情洋溢的发言,也得到感情上的满足。但参加学习班毕竟是由于违纪而来的,精神上多少有点压力,但由于学习班内只有自我评价,没有抓辫子,打棍子之行为,因此,学生还接受得了,压力变成了动力。没有参加学习班的人都得考虑引以为戒,要避免参加学习班就得避免违纪,于是,评价活动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对于一些影响极坏的暴力事件,我们除了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外,还发动全体同学写评论,评论这些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叙述自己从事件中受到些什么教育。广泛的评论活动使正确的思想深入人心,腐朽的思想行为受到空前的孤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