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德育研究中的人文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文霞 南京师大教育系

原文出处:
内蒙师大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摘要]人文方法论和科学方法论是现代德育研究中两种重要的方法论。前者是在人文科学的土壤上孕育形成的适合于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论。后者则是在自然科学土壤上孕育形成的适合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论。现代德育研究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但人文性并不否定科学性。人文方法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科学方法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现代德育研究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德育研究 科学方法论 人文方法论

      人文方法论和科学方法论是指导现代德育研究的两种重要方法论。但是,究竟什么是人文方法论和科学方法论,其实质和内容是什么,它们在现代德育研究中究竟具有何意义等一系列问题,在现代德育研究方法论理论中尚未解决。这不仅是理论上的缺陷,更重要的是影响现代德育研究的科学性。故本文试作初步探讨如下:

      一、人文方法论及其在现代德育研究中的意义

      (一)人文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人文方法论是关于适合于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论。人文科学是人文方法的应用对象,是我们把握人文方法论的基础。它来源于拉丁文(humamitas),意为人性、教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使用它,原指有关人的学问,以区别于自然科学。后来其涵义几经演变,现已成为被中西方学术界普遍接受并广为应用的概念,但对其界定仍不尽一致。概括起来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狭义指以普遍的人性为基调的学科,如哲学、伦理学、美术、逻辑学、语言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学科。广义指以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诸多学科,除上述人文学科外,还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本文指的是狭义的人文学科概念并与自然科学概念相对应。人文科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功能,即以主体人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寻求人生价值和意义,丰富、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这就决定了人文方法论的特殊性。

      人文精神是人文方法论的核心与灵魂,也是人文科学基本思想和实质的体现,是我们把握人文方法论的一把钥匙。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概念。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涵义。我国当代哲人萧焜焘先生认为:“人文精神很难有确解,因为它基本属于人类的意志感情范围。意志感情等非理性的精神因素很难用言辞概念作出恰当的表达。言辞的滞碍性、概念的凝固性,只能使意志行为的历史僵化,使感情之流枯竭。因此,对意志感情的描述与表白往往是模糊的。模糊,在这里没有贬义,它恰好克服了精确性所导致的滞碍凝固,支离破碎的后果,引导人们从整体流动、圆融恒变的真实状态把握对象。但,是否把握了其内在真髓呢?只有自己心里明白。如果确能得其要领,似有所悟,便觉振奋激昂、情趣盎然。它未必使你在理解上增加什么,却使你灵魂净化、豁然贯通、意志飞扬、感情奔放。这种意境正是人文精神所追求的。”[1]我理解萧先生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以下两点:一是对人文精神不能用知性思维的方式下定义,知性思维往往使概念凝固化;二是强调精神、动力、激情、意境是人文精神的真髓。此乃为当代人文精神应发扬的精神之一。

      从历史上看,首先,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各有其不同。萧先生认为,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逐步摒弃知性思维、科学意识,高扬主体性和非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讲来是:面向人生、追求真理——人性觉醒、捍卫人权——突出主体、反求诸已。西方人文精神虽然接触到了人:恢复人性、突出个性、捍卫人权,强调人类尊严应该受到尊重,但只停留在经济、政治、法律范围,并将理智与意志情感绝对对立起来,因而不可能圆满体现人文精神。当代人文精神只能弘扬其积极的方面。那么,中国人文精神是什么呢?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认为:人文基本精神在于“反物化、反僵化。”“反物欲!”“反僵化”,是对准科学主义思潮的。“时风中的理智主义只承认‘经验事实’为学者的唯一对象。而研究这经验事实的机能就是‘理智的分析’。理智主义者在主体方面,只承认‘理智分析’。因此,他们只成了理智一元论,科学一层论。在主体方面,理智活动以上的情意心灵乃至理智本身的内在根源,他们不视为学问的对象,也不承认这里有大学问在。”[2]“这种僵化也是以窒息人性、正义、理想、价值之开发,转而成为价值观念之泯灭。”[3]于是,他提出价值观念之开发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其次,近代人文精神与当代人文精神也有其区别。有学者指出: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格发展等方面,近代人文精神主张征服、掠夺自然;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无政府主义;相互竞争,强者生存;以智力发展为主。而当代人文精神主张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注意社会群体长远利益,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相互合作,社会关怀,同情弱者;知情意平衡发展。显然,后者是我们应提倡的人文精神。

      概而言之,虽然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以主体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个性,弘扬人性,这即是当代人文精神的主题。

      人文方法是人文方法论的具体内容。人文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现象学方法、精神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方法、发生学方法、传播学方法、解释学方法、接受学方法、直觉方法和前进——追溯方法等等。这些方法本质上是一类直接的解释性方法,其中体验和理解是它的两大法宝,直觉性和偶然性是它的特征。

      现象学的方法是以主体意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体意识的反思,而达到对客观对象认识的一种方法。它强调间接知识要以直接知识为基础,提醒人们正视意识自身的主体性结构。

      精神分析法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他关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潜意识理论及其后继追随者荣格的“集体无意识”、阿德勒的“行为反差形式”、霍尔妮的“个性类型”、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弗洛姆的“心理与社会相互作用”等一类理论及研究方法构成了精神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按照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的方法就是剥去乔装改扮的种种曲折反映的潜意识的表现形式,通过诸如梦、遗忘、笔误、口误等日常生活的心理现象,或者通过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艺术作品等社会精神文化的升华形式,揭示隐秘于其中的性欲、情绪、愿望等深层面潜意识活动。这种方法对于探索人类意识的内在结构有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