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的几点思考

作 者:
白羽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变化。市场经济建构中出现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嬗变中传统社会心态的变化,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之一的德育课,必须以坚定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着眼点,调整、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德育的说服力。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德育课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高校德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捕捉社会变革中蕴藏的时代精神充实德育内容,这是当前高校德育的

      重大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市场经济观念,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它所需要的观念必然有其新的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也是我们学校德育帮助学生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需要的观念,唤发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热情的有力思想武器。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很多,但有两个特征对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一是效率和公平原则相结合;其二是平等竞争和经济关系的法律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鼓励劳动者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维护劳动者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强调社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既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反对贫富差距太大,强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里就产生了义利关系的合理调度问题。围绕着义利关系的新调度,必然引起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的更新。如传统的束缚性道德规范,它只为人们提供“必须做什么”的依据,使人们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囿于道德范围之中,并把节制、忍耐、谦卑等视为美德。显然,这已不适应现代竞争社会对人的素质和行为的要求。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将伦理学的职能由“必须做什么”转化为“不能做什么”,这种开放型的道德观不仅增加了道德的宽容性,而且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再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义轻利”观念被扬弃,“义利并重”观念的树立,道德与否的标准已不是利的有无问题,而是获利的手段是否正当的问题。也正是从商品经济条件下大量出现的某些“见利忘义”的不道德行为中,使我们看清了义利并重的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合理性。有效地防止两种偏向的发生,才能使社会广大成员从这一道德行为中得到益处。这是一种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统一起来的义利观,也是一种获益最普遍的“善”。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伦理道德意识、价值观念的更新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新的机会均等观,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绝对主义平等观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对贫富问题的看法,从而促成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领域里又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观念更新。这不仅反映了市场经济的需要,也符合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样也有利于德育自身的发展。学校德育应当充分吸收这种种文化精神成果,捕捉社会变革中蕴含的时代精神,通过一系列道德规范的重构和新的道德评价标准的确立,使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成为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起作用的行为规范,使学校德育更贴近现实生活,也使德育自身更具时代精神,从而更好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二、认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效应,抵制和克服其消极影响,这是学校德育的现实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在极大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诱发一些消极的东西,市场经济自身盲目性、自发性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同样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引起社会心态的失衡,这是目前制约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德育课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力气去研究、探讨的一个现实课题。

      首先,竞争规律必然发生作用,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主体都是以自身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的,这就必然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既得利益得到强化,从而极易淡化国家利益、整体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会诱发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因此,学校德育必须深入研究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握无私奉献精神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不同内涵和表现力,深化理想道德、理想人格教育,把现实和未来,把个人的人生道路和长远理想目标联系起来,使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利益纳入社会历史发展的链条之中。

      其次,市场经济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是等价交换原则。这种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等价交换,正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但如果任其渗透到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甚至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就会造成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庸俗化,使“金钱至上”、“金钱万能”、“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私欲、物欲恶性膨胀,腐蚀人们的灵魂从价值评判角度看,拜金主义是反科学的,因为它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最终目标。从个人的发展和理想人格实现的方面来说,金钱并不是启动人生活和行动的至上力量,人们的精神需要和追求,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的完善,才是人类发展进步的一种本质属性。这种内在动力来源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主人翁责任感。它策动着人们去成就自己的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在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上的选择和困惑,我们才能在德育过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有的放矢地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