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目标内化的特点及信息运用艺术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秀红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原文出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德育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方针的指导,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且需要教育艺术。教育是外在的推动力,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无论德育目标如何规定,教育者的愿望如何强烈,如果德育目标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一切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使学生将德育目标内化为自己的需要,自觉地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以无产阶级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才是教育的成功。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研究学生对德育目标内化的规律性,从而掌握德育目标信息输送的艺术,以实现德育的最佳目标。

      一

      人们的大脑中有信息接收系统、传送系统、加工系统、存储系统和输出系统。一般地说,学生感觉器受到德育目标信息刺激时,大脑便产生动作电位,将信息接收下来,输送给加工系统,经过信息加工转变为自己的意识,然后将知识储存起来,再输送出去。德育目标内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两点,即信息接收和加工,它决定德育目标内化的程度和性质。所以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德育目标内化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研究学生接收信息和加工信息的特点,以高超的艺术,在输送德育信息的同时,为学生扫除接收信息的障碍和提供加工信息的必要条件。

      教育者输出的德育目标信息,无论采取什么载体,总是在学生中产生三种接收状态,即全部顺利接收、拒绝接收、少量接收。拒绝接收或部分接收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障碍:

      1.异类定势障碍。定势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相对我国教育的德育目标来说,同类道德心理定势,自然是无产阶级道德思想体系范畴的,就是说,学生的心理倾向是崇高和追求无产阶级道德,这种定势自然愿意并顺利接收表征无产阶级德育目标的信息。而异类道德定势,其道德取向自然是非无产阶级的,这种定势无疑会成为德育目标内化的障碍。所以,教育工作者要使自己输出的德育目标的信息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收,就必须发展学生的同类道德定势,改变其异类定势。

      2.非正常情绪障碍。学生的非正常情绪是其接收德育目标信息的主要障碍之一。非正常情绪表现形式很多,如悲哀、气愤、激动、愤慨等等。其原因是很多的,有家庭变化的原因,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以及个人生活、理想方面的原因。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情绪不正常都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因为,他们的精神注意力不在接收信息方面,没有接收信息的兴趣。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对德育目标的内化影响,这个影响是极大的。二者如果在感情上没有隔膜,教育者输出的信息,学生就愿望接收。相反,如果二者的关系不好,学生对教育者反感,自然对其输出的信息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教育者要同被教育者搞好关系,同时要注意帮助情绪不正常的学生解决矛盾,使其情绪正常时再向他们输送德育目标的信息。

      3.乏动力障碍。德育目标的内化,是进取的行为、进步的表现,需要有内在的动力。一个有进取动力的学生,无疑会自觉地接收德育目标的信息。相反,没有进取动力的学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需要和对高尚道德理想的追求,对什么是德育目标,如何追求德育目标,漠然视之,没有兴趣,更没有接收其信息的积极态度,对这类学生只有先激发起上进心,才有可能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化要求,当然,德育目标内化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进步动力的过程。

      4.贫知障碍。学生对德育目标的信息之所以愿意接收,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正确,自己需要按其目标要求努力。如果学生认为这个目标不正确,或自己不需要,就必然拒绝接收。而要正确认识德育的科学性、必要性,自然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否则,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不能自觉地接收表征它的信息,并加工为自省的需要。德育目标的内化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前提的,贫知则是信息接收与加工的障碍。

      5.载体障碍。学校党政组织或教师、干部向学生输送德育目标信息,采取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载体、语言载体、图象载体、人物形象载体、表情载体、声音载体、综合载体等。无论哪种载体,其自身应该是合乎标准的,有利于信息的输送和接收,否则会事倍功半。如运用语言载体时,应该是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表达准确,表情得当,速度相应,使人听起来,声音入耳,道理清楚,愿意接收。如果信息传递者,南腔北调,吐词模糊,废话连篇,或速度过快、过慢,就使人难以接收或无法接收。其它载体也是如此。如录音载体,如果声音不清或机器经常发出噪音,就会令人厌烦,无法接收所传递的信息。信息载体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影响信息输送的效果。载体合格达标对信息输送是十分重要的。

      6.环境干扰障碍。无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还是学校环境,对学生德育目标的内化,既存在好的影响因素,又存在干扰因素。学生的父母中的绝大多数人望子成龙,这是激发其子女进步的一面;但他们又对子女娇生惯养,集全家所有财力保重点。这同学校的勤俭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是相对立的。社会是学生德育发展的广阔天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劳动人民的巨大创造,英雄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等,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的道德理想。同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地摊上的腐朽文化及腐朽思想的传播又冲击着德育目标的内化。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是学生道德水平提高的主要外在推动力的源泉,但也有许多消极因素对学生德育有着消极作用。这些都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研究,利用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以促进学生对德育目标的内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