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关于物流网络的定义,学术界已经有较多的争论,但被世界广泛接受且更具有综合性的一个概念,是中国国标《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网络”的定义:“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其中既包括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了物流网络的空间布局。 关于货物的交换和流动曾是传统地理科学和区域研究中重要的研究问题,产生了许多涉及交通费用和贸易区的相关空间理论[1],但从20世纪中期后开始,这个领域的研究慢慢变弱。近年来,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地方生产网络成为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2~4],对供应商、配送商、物流商、生产商之间关系的分析[5,6];即时生产模式中的物流配送因素及零售商的配送方式等相关研究逐渐兴起。也有学者从地理学视角对物流组织网络的演化[7]、内在价值及在全球化时期和信息时代下的物流组织变化等进行研究[1,8,9]。从21世纪初期开始,国外关于物流组织的研究逐渐兴起,成果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缺乏较为深入微观实证分析。 国内物流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全国层面或区域层面的物流交通设施网络特征、发展机制研究,如对全国或区域铁路[10,11]、公路[12]、集装箱港口[13-17]、或航空交通运输[18,19]等的研究,这方面的理论方法相对成熟,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第二方面,城市物流规划或物流园区布局及规划相关研究[20-22],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的城市,以规划实际应用为主,其理论探讨和分析成果较少;第三方面,区域物流网络、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23]等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处于发展起步中,对公司、公司—公司间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还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基于企业层面的物流分析,理清企业的物流网络组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公司层次的微观视角,构建物流网络组织的分析框架,将物流组织网络解构为战略网络、空间网络、运营网络三个层面,以南方物流集团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和解释。 1 理论构建和数据来源 1.1 理论构建 在当前社会经济情况下,物流的网络组织日益复杂,越来越多传统的运输或仓储企业正在扩大业务范围,向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24],经营主体的多样性导致企业间关系的复杂。当前物流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经济等单学科视角,缺乏交叉学科对物流网络组织的研究和认识。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交通运输学、交通地理学对社会经济分析的“低社会化”和社会学理论的“过度社会化”弊端正在日益被学术界所认识[25,26]。基于以上不足,近年来,现代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出现了“文化转向”“关系转向”(relational return)的趋势,它借鉴社会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实用主义的视角关注各种经济主体的社会—空间关系与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变化的相互作用,形成对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视角[27,28]。物流网络这种复杂的网络组织需借鉴现代经济地理学方法和相关理论,以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视角进行分析和审视。 借鉴经济地理学中社会—空间—经济三个层面的要素,企业层次的物流网络组织分析框架可以从社会—空间—经济三个视角来构建(如图1)包括战略网络、空间网络和运营网络。所谓物流网络组织的“战略网络”视角(Strategic network),就是借鉴社会学、战略学理论,探讨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及物流企业为了提升自己竞争力,与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等。当前供应链的发展已从单纯的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单一链状结构演变为一种从上游多重供应商的供应商到下游多重客户的复杂网络结构。在这一复杂的网络结构中,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已从单纯的两个企业的关系,如供应商—零售商关系,演变为既有纵向、又有横向的网络依存关系[29,30];物流网络组织的“空间网络”(Spatial network)视角,就是借鉴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空间及联系的视角,对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布局,与顾客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信息流的网络空间、B2B、B2C电子商务克服空间的限制、语言的障碍和时间的区域,对现实的区位空间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甚至提出了意味着地理学空间的终结的观点。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理要素仍然在信息时代仍将起着重要的作用[1,9,26,31-33]。第三个视角是指物流组织的“运营网络”(Operational network),就是借鉴经济学、组织学、管理学科相关理论分析物流网络组织中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甚至人才流在物流网络组织各环节中的流动等。 物流网络组织中的人才交流、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过程反映和影响着物流网络在社会视角、空间视角、管理视角下的网络组织。因此构建战略网络、空间网络、运作网络三个视角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网络有助于对基于企业层面的物流网络组织的全面认识(如图1和表1)。
1.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0世纪末,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出现了微观化、定性研究的转向,在缺乏整体性信息的情况下,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寻找对客观世界的新认识。国内学者也已经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引入案例实证的研究方法[3,34,35]。诚然,案例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诸如全覆盖不够或在群体的代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偏差。但作为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发展趋势,深入的案例的实证研究在微观世界研究,对社会经济更深入的认知方面仍具有可采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