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型农业,是指农户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签订订单合同,然后依据订单需要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是当前农户与农产品企业之间合作的典型模式[1]。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订单农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提出,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部于2002年底专门下发《关于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的意见》,提出要促进和引导订单农业规范发展。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目前,由于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合理化程度不足、各环节成本控制不力等问题,导致我国绿色农产品终端价格过高、市场难以接受。绿色农产品质优价不廉,尚不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在订单农业中,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通过对订单模式下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进行研究,总结出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特点,探求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成本控制的方法,可以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加强成本控制、加快市场反应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在已有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成本相关研究中,翁亮进行了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分析,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包括研发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等[2]。刘勇将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划分为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并结合湖南柑橘生产对两类主要外部成本的分担进行了制度分析,认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外部成本只有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才能降低与消化[3]。王新利认为,要使农产品供应链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把它们和其他的成本管理方法集成到农产品供应链成本中去[4]。王素霞分析了进入超市的农产品流通费用,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和政策建议[5]。上述研究主要围绕农产品供应链的一般性成本构成而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没有考虑具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如订单农业),也没有考虑到特定的农产品特点(如绿色农产品特点)等,因此,本文将结合订单农业模式和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特点,对其供应链成本控制方法进行针对性研究。 一、订单模式下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成本构成与分布 1.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成本构成 借鉴已有的学者研究,本文认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是指在绿色农产品从初级农产品的采购到加工最后到销售的过程中,供应链运行所发生的一系列活动所消耗的成本之和。与一般的产品供应链不同,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包括直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质量成本和时间成本。其中,质量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其关键特性之一。 (1)直接生产成本。它是供应链上的主体进行直接农产品生产活动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和机器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是由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所决定。 (2)辅助生产成本(间接生产成本)。它是指支持农产品生产活动的一系列辅助成本(如原材料采购物流费用、销售配送费用等),是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管理活动所引起的成本。 (3)交易成本。它是发生在不同企业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而引起的成本(如监控和跟踪绿色农产品成本、处理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关系的交易费用、订单履约成本等)。 (4)质量成本。它是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成本特性之一,在订单农业下,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订单将无法正常“履约”。这种流失的订单成本即为质量成本。通常来说,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四类。 (5)时间成本。它是指实际农产品供应链周期超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既定(标准)周期后所发生的成本。例如,许多鲜活农产品存在易腐特性,要求农产品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销售完毕,超出时间的部分由于其质量特性下降,将发生相应的市场损失,这部分的成本即为时间成本。 2.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成本分布 表1给出了上述各类成本在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主体中的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直接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与每个主体的技术水平相关,因此从单个主体上进行成本节约的空间较小;而交易成本、质量成本和时间成本等三类成本与供应链的协调优化相关,因此,需要对这三种成本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二、订单农业模式下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因素 1.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订单农业通常是由企业提供种子、肥料、农药、技术等生产要素,由农民提供土地、劳动力、部分资金等形式来执行的。在这一合约中,会涉及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质量等若干方面。农业生产是一个既受自然影响又受市场影响的过程,而合约对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本身的描述又具有极大的困难。这些基本特点导致了农业订单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的自然特性带来的不完全性。订单是对未来交换的承诺,而这种承诺从做出到兑现又需经历较长的农产品生产周期。从订单签约到正式农产品交付的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风险和不完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