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物流模式选择及物流纵向一体化演进

作者简介:
魏娟(1975-),女,内蒙古锡盟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物流管理,北京 100044;欧国立(1961-),男,山东招远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北京 100044;邢占文(1974-),男,内蒙古赤峰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陕西 西安 710064

原文出处:
物流技术

内容提要:

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企业选择总成本最低的物流方式,运用威廉姆森的启发性模型界定了三种物流模式的边界。并且分析了物流外包从随机契约向战略联盟的发展趋势,导致了物流从1PL、2PL、3PL到4PL的纵向一体化演化。最后,用所得出的结论论证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阶段和发展趋势。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字号:

      1 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边界的解释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交易费用这一全新范畴,弥补了新古典企业理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终极目标,忽视制度因素作用的既笼统又脱离现实的分析缺陷。交易成本理论揭开了企业的“黑箱”。科斯对交易费用的解释是运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就是说进行市场交易并不是如正统的完全竞争理论所假定的那样,价格信息为既定的并为所有当事人所掌握。相反,价格是不确定的、未知的,要将其转化为已知,是要付出代价的。同时,市场交易过程并不总是顺利的,因为交易人之间常会发生纠纷、冲突,因此就需要谈判履约,甚至诉诸法律,所有这一切都要花费一定的交易成本。因此,“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1]。同时,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有一定的管理费用。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成本也会逐步增加。所以,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一种对等的、可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的扩大将受制于交易费用的增加,而企业的扩张同样也会带来自身组织成本的增加。因此,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实际是由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外部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决定的,企业的最优边界定位在边际组织成本等于边际交易成本的均衡点上。

      科斯首创交易费用理论,但他并没有就此深入下去,也没有给予交易费用的明确界定。其后,威廉姆森等许多经济学家对交易费用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威廉姆森将企业的组织费用和交易费用扩大到了企业运行所能涉及的一切活动领域,其中包括到企业和市场作用时可能花费的一切交易成本。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划分为两种,一是交易因素,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一些费用,比如收集信息费用、交易技术费用和签约谈判费用等,属于有形的和客观的费用;二是人的因素,是指由于交易主体的自利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人为”消耗。包括决策主体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倾向和敲竹杠危险,资产专用性和套牢风险。他特别强调资产专用性对组织形式的影响。只有通过适当的制度和合约安排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的因素的交易费用,因此组织的存在是必要的。威廉姆森对科斯“市场与企业是完全充分替代”的观点作出了修正,提出市场与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关系,但由于各自存在一些“独特功能”,所以这种替代是有“弹性的”,因此企业与市场最终会存在一种界限。

      交易成本理论告诉我们进行市场交易还是企业内部交易是由交易成本与组织内部的管理成本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采取哪种组织是由交易成本的,企业总会趋向于选择成本低的组织模式。

      2 交易费用影响下物流组织模式选择

      根据交易费用理论,企业采用何种物流形式是由内部组织物流运行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对比决定的。

      2.1 物流的组织模式

      按照物流与企业所属关系不同,物流方式可以划分为三种:自营物流、外购物流和物流协作。每种物流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企业选择物流模式的出发点是物流费用最小。

      2.1.1 自营物流。自营物流也称为第一方物流或直接物流,是指生产或销售企业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自己组建物流配送公司等,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以自我提供的方式实现。这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彼此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物流任务,这是企业早期物流活动的重要特征;二是将企业内部各自职能部门独立的物流资源和功能进行整合,专门设立物流部或物流公司来统一管理企业的物流运作,这是大企业普遍采用的物流模式,如海尔集团。

      2.1.2 物流外包。又称为第三方物流或合同物流。外包物流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物流外包侧重一次性或短期的合同关系,外包的是某些周期性的、反复的物流活动或者功能,企业之间是讨价还价的竞争对手。

      2.1.3 物流协作。物流协作又叫物流联盟,物流联盟是指企业与物流企业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物流协作其实是自营物流和物流外包之间的一种中间形式。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多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或以股份制的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长期互利、全方位的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与物流企业整合在一起。通过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因此,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既可以享受物流外包模式的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效益,又降低了物流外包模式带来的其他成本。

      以上三种物流类型的划分并不具有很严格的界限,实际的企业情况往往是介于某几种类型之间,也就是说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两种物流方式混用。比如,自营物流的企业,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在满足本企业的需求外还有剩余,大企业将其所属的物流子公司向其他企业开放,即在保证本企业物流需求的前提下,也承担其他企业的物流,从而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美的集团依据自身的实力和对物流的需求成立了安得物流公司,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物流需要,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向外发展业务。在安得物流公司的业务总量中,美的集团内部业务约占60%,外部业务约达40%左右。有些企业实行部分物流业务自行处理,部分业务实行外包的双结合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