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研究

——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珍珍(1982-),女,福建泉州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管理,价值链分工,广东 广州 510275;陈功玉(1949-),男,安徽滁州人,中山大学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创新等,广东 广州 510275

原文出处:
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对提升物流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在发展中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企业应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及联动经营来实现职能控制、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使制造业与物流业双赢。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字号:

      2007年9月25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这次会议启动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并得到了业内专家、地方政府、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的普遍响应。会议当场就有12家著名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国家发改委也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酝酿出台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并考虑对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制造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措施。2008年11月25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20个重大事件中指出其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2008年7月由商务部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建立的“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正式启动。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内容。

      一、文献综述

      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国家政策中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等相关政府性文件的出台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在文献方面,大部分学者主要探讨的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关系:Riddle(1986);刘志彪(2005);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宾(2006);聂清(2006)等;他们均从理论上和实证上论证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具体针对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关系展开讨论。后来,部分学者也开始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何明珂(2007)指出,当制造业规模较小的时候,普遍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模式,即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以及物流等所有活动,但由于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企业因为资源约束不得不将物流等业务外包,由此产生了制造、物流等活动的联系,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同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为两者的共识。何黎明(2007)也指出,近年来,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扩展;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延伸;外包的方式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向供应链、一体化深入。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动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物流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王佐(2009)指出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发展的机理在于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方式选择和对物流管理是自营还是外包之交易成本权衡。制造业企业物流外包的目的在于降低物流管理总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但不会轻易把物流管理的计划和控制活动外包。要改善物流企业目前的市场地位,必须回到物流管理概念的本源去寻找物流管理思想和服务价值认同,更新物流管理理念,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深度开发客户资源,提高服务透明度,创新物流成本管理。韩晓丽、王丽、田能瑾等(2009)从计量经济学的灰色关联模型入手,结合江苏省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具体情况,得出了江苏省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正处于协调与不协调的临界状态,这是目前看到的少有的对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

      在生态系统的研究方面,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穆尔(James F.Moore,1993)、马可·扬西蒂和罗伊·莱温(Marcolansiti、Ray Levien,2004)的基础上,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分析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及构建的战略意义,部分学者也借助一些数学工具,如模糊数学等构建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的体系,如胡斌(2005)。而通过产业生态系统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联系起来在文献中还没有看到,本文正是基于此,拟从产业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的联动发展模式,探讨其达到稳定的均衡条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做好铺垫。

      二、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涵

      产业生态系统IES(Industrial Ecosystem)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仅包含自然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社会经济系统,它是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化生态经济系统。在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中,明显地体现出系统的开放性、复杂性、层次性、循环性、动态性和协同性等特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中明显地体现出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特征,但是这种联动发展又有其和产业生态系统相比较而言比较特殊的内涵,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理念将指导着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一)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完善协作

      产业生态系统涉及产业系统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明显地体现在各种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输出的优化。其中,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要求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有较好的耦合关系和协作关系。协同理论是由哈肯创立的,他指出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的“协同作用”,也可以使得整个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这就出现了序参量。①序参量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最终导致只有少数序参量支配系统进一步走向协同和有序。子系统的独立运动和系统直接关联引起的协同运动共同决定了子系统的运动状态。当前者居于主导地位时,系统便处于无序状态,当作用于系统的外界“控制变量”达到一定的界限时,子系统之间关联能量大于子系统独立运动能量,于是子系统必须服从由关联形成的协同运动。设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个生态系统分别为,如在相互作用力F下形成复合系统S,满足E(S)=E(F())>E()+(),其中,E(·)为系统效能输出函数,则称F为协同作用或协同关系。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中,体现出明显的协同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