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提出 工业革命以来,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更好地思考和解决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人口的相融性问题,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年4月27日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以此为标志,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为国际社会所接受。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推向行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 绿色供应链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目的是满足更快、更具有柔性、更有效率和更具有社会责任的商业需求,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及未来竞争力,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副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其基本目标是环境保护与资源优化利用。因此,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绿色设计、绿色机械制造工艺、绿色评价方法和决策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研究现状与战略意义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中资源使用量的急剧增加,已造成了对资源的破坏及绿色平衡的失调。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数国家相应的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 由于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消费,其间要经历很多生产和流通环节。因而,绿色战略就不仅是某个工艺、某个产品、某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整个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各项活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基于供应链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虽然也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节约,但这只是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并没有充分考虑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没有考虑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等。 早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为了解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整体水平,对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相关情况作了问卷调查,2004年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我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情况又作了问卷调查。[2]结果表明:(1)我国企业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2)我国企业关于供应链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普及率较低。(3)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水平较低等。 对供应链理论的认知、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正是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策略。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也受到了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制约,下面简要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 与“供应链管理”相比,我国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理论更为陌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刚起步阶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绿色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供应链上各种物流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以包装物回收率为例,我国就存在很大差距:纸包装回收率,美国为47.8%,日本为37.1%,我国为20.4%;玻璃包装回收率,西欧国家平均为30.5%,日本为49%,我国为20%;对塑料包装,西方国家主要采用回收利用、焚烧和深埋处理三种方式,达到100%的回收率。其中,西欧国家平均回收利用率为15%,焚烧率30%,深埋率55%;日本回收利用率5%,焚烧率70%,深埋率25%;美国回收利用率为10%,焚烧率5%,深埋率85%;我国对于塑料包装的回收率仅为10%。[3]联合国统计署的几组数字也是触目惊心:(1)1999年全球绿色消费总量达300亿美元,有80%的荷兰人、90%的德国人、89%的美国人进行绿色消费,我国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绿色产品消费额仅400亿元人民币。(2)我国人口总量占世界人口的21%,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是世界水平的1/4,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2。(3)我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量是日本的7.02倍、美国的3.52倍、德国的5.62倍,单位GDP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增加单位GDP,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4] 三、制约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发展的因素 1.企业内部的制约因素 (1)成本和收益的困扰。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资产成本、信息成本以及物流成本,并且供应链上其他成员企业也必须为实现绿色供应链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些成本的投入是否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是很多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供应链其他成员企业关系的维持与环境管理的冲突。与一般供应链管理相比,由于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引入了环境管理,所以绿色供应链企业之间对信息集成与共享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原材料产地、供应商信息、产品成分等重要商业信息都将为供应链上成员企业所共享。因此,企业必须考虑道德风险和企业安全。如何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以有效的方式共享环境信息是必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