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及趋势,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健全区域经济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合理与协调发展。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区域物流系统,是具有共同经济属性的地域空间内各类物流子系统的有机综合,它是国民经济活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是区域物流经济的“加速器”,是联系区域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需要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为基础,因此,应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模式框架下,根据区域的区位、产业活动、流通活动等特点,把握区域物流的内在发展演化规律,建立起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机制与框架,以促进区域物流向协同有序的结构演化。区域物流协同的演化研究对于指导区域物流系统产业分工,调整区域物流产业结构比例,促进区域物流资源的合理化布局,促使区域物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物流系统的协同研究是物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物流研究的一大热点。然而,目前有关物流系统的协同研究大多专注于定性分析物流系统协同内涵、物流系统的协同层次、物流系统的协同方式、物流协同系统的构建以及区域内物流资源配置的定量规划与配置等方面[1,2],缺乏对物流系统的协同发展演化机理、演化规律方面的探讨。本文从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角度分析区域物流系统自组织特性,并根据生物种群自组织进化和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演化的相似性来分析区域物流系统的形成及演化过程,探索区域物流系统不同阶段的演化机理和演化规律,以期为区域物流管理决策者针对不同时期的区域物流系统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协同发展和运营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 二、区域物流系统内涵 (一)区域物流系统组成 区域物流系统是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等所有物流产业子系统构成的地域化物流系统[3]。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区域物流系统的边界严格来说是模糊的,应根据其层次与物流大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区域物流系统的环境定义为区域物流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大环境系统。本文中区域物流系统是指狭义区域物流业中的运输快递、仓储、配送、物流包装、流通加工、物流装备制造、物流信息服务、物流咨询等产业子系统构成的地域物流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区域物流系统的构成 (二)区域物流系统自组织运行特征 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由低级阶段的无序状态向高级阶段的有序状态发展的自组织系统,其运行具有如下自组织特性: 1.开放性。从系统与环境是否发生关联,是否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角度,系统可以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孤立系统与周围环境不存在任何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只存在能量交换;开放系统则是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具有高度开放特性,其与外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仅表现为劳动力、资金、物质、设备等物流资源的输入输出,还表现为技术、信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开放。 2.非平衡性。区域物流系统不是孤立的和处于宏观静止状态的系统,它与外界密切联系,整个系统随时间而变化;而且系统内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匀和多样化的特点,其资源分布、子系统发展情况等方面都是非平衡的,是一种远离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强调“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在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物流分工的差异、分配的差异、投资的差异,只有真正建立起创新协同机制,才能打破原有平衡,使物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即使物流系统分工更加专业、物流系统发展多元化、物流系统资源流动更加合理高效,从而保持区域物流系统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3.涨落波动性。在区域物流系统中,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涨落是必然普遍存在着的。如物流产业之间的差异、物流技术水平高低、先进落后的波动,人才素质高低、学术水平高低、研究开发能力强弱的波动,资金增加减少、盈亏的波动,研究开发乃至商业化作用中成功和失败的波动等等。“通过涨落达到有序”是自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4]。没有涨落,系统就没有非线性相干作用的关联放大和序参量的形成,也就不可能有系统的演化。在区域物流系统中,涨落是区域物流系统演化的内部诱因,起着建设性作用。 4.非线性。区域物流系统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这是由区域物流系统各产业之间协同、合作和竞争的结果。区域物流系统演化过程中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物流产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②物流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的相互作用;③资金、技术、劳动力之间的反馈作用。 三、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过程分析 区域物流处于复杂的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构成一个动态演化过程。以生物种群和区域产业集群的相似性为基础[1],借鉴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理论[5,6],可推导出区域物流系统演化进程,并归纳出区域物流系统具体演化过程的4个阶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