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物流发展构想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晓捷,硕士研究生,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建洲,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

原文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的特点,结合产业集群内涵的演化,分析产业集群与物流之间的关系,提出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模式的构想,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字号:

      “重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是福建省提出的2004-2008年战略部署[1]。目前,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是我省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构筑福建产业竞争制高点,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而物流作为支撑企业集群发展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产业,贯穿于集群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到消费市场的整个过程,在这“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回顾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研究产业集群的特征,探讨产业集群环境下物流服务的发展策略以及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海西区产业集群发展与物流的关系分析

      经济学家将“集群”引用到经济学中,形容企业的生态聚落,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由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提供、运输便利以及技术扩散等造成的“外部经济”,促使企业在地理上集中并形成相互依赖关系的产业集群[2]。从现代的意义上来讲,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群,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而新空间经济学家认为某一地域如果形成了最初的产业集聚趋势,就会产生“集聚呼唤集聚”的累积循环效应,这种力量称为“集聚力”。集聚力的形成使得率先形成产业集聚和要素集聚的地区具有一种先发优势。国内较早系统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王缉慈,她最先较为系统地概括了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及新产业区理论,在对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传统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群,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集群有多种形式,其复杂性也不尽相同,但产业集群的主体都是大量产业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机构。产业集群物流作为经济社会的子系统,是海峡西岸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产业结构优化组合、区域贸易发展、人才合理流动的载体,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辐射源。

      (一)海西区产业集群的现状

      我省作为海西区建设的核心地带,物流需求量大。改革开放之初,福建产业集群率先在泉州地区发展起来,而且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海西区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福州、厦门和漳州等4市。产业集群的发展使海西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基地、全球第二大彩色显示器产业基地、全球第四大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并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前,福建省财政每年将安排6000万元人民币支持产业集群,拟实现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中心,依托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建立全方位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国际接轨,衔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接台湾海峡两岸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物流功能。

      目前,海西区约有60个初具雏形的产业集群,具体分布如下:(1)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子显示器、市区的福州软件园。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像管生产基地、全球第二大彩色显示器生产基地、全球第四大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计算机外设、青口的汽车、长乐的纺织、闽清的陶瓷制造、罗源的石材加工等。(2)泉州。晋江服装纺织、石狮服装纺织、晋江鞋业、南安的石井、水头石材、惠安崇武石雕、德化陶瓷等。(3)厦门。电子产业集群、修造船和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海沧的石化产业群、以金龙客车为核心的汽车零配件、机械设备产业群、装载机产业集群等。(4)宁德。福安的电机、南平电线电缆、福安船舶修造业、柘荣药材等。(5)三明冶金及压延、机械及汽车零配件(沙县金沙园、永安尼葛园和市区小蕉工业园)。

      (二)海西区发展产业集群物流的必要性

      产业集群强调的是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地区的产业成长现象。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形成地理空间集。从整体上看,海西区产业群落具有自身的特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区域内产业结构不够理想。目前,区内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传统型的制造业,而这些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上下游产业链拓展不够。(2)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链的辐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福建三大支柱产业的主要产业链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显示器产业链在福州的马尾和福清,机械产业的装载机械产业链在厦门并向龙岩、三明延伸,轻型客车产业集群在福州、厦门,石化产业的化纤产业链在厦门的海沧,炼化产业链在泉州的泉港区。而在其他城市,三大产业的产业集群规模都比较小,与支柱产业中的主干产业链的关联度也不明显。(3)集聚效应存在脆弱性。海西区的大多数集群是通过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来吸引企业形成空间上的聚集。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这种产业集群很难真正实现以其内在良性运行机制和产业关联为基础的集聚,很难形成在本地根植性强的产业集聚效应。不仅如此,根据产业集群其内在结构发展演化规律,其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由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3]。

      (三)海西区产业集群发展与物流关系分析

      古人云:“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物流为企业产品打入市场架桥铺路,为生产源源不断地输送原材料。然而,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感到一种资源短缺的无奈,其传统的单一企业竞争模式已经很难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绝对的竞争优势,尤其集群环境下信息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深了企业竞争的压力,信息资源的开放性,打破了企业的界限,建立了一种超越企业界限的新的合作关系,为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时,如何在集群环境中做到产业整合的动态性,形成集群强大的竞争力就必须通过物流来实现。为了实现产业集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产业集群物资流动进行统筹、合理规划,整体控制、以实现区域物流各要素的系统最优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