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流派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肖伟,湖南大学博士生;赖明勇,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沙 410079)

原文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以全球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综述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将全球供应链的理论研究视为需求导向的研究,结合历史事件对研究进程分类,提出全球供应链研究的三阶段框架。文章结论指出:全球供应链是对世界之平假说的证明与证伪;研究过程存在螺旋上升趋势;古典研究与现代研究并未终结,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得到新发展。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字号:

      一、引论

      全球供应链(Global Supply Chain)一词最早出现在Hishleifer(1956)[1]的工作中。之后,经过学者们不断丰富,形成了完整的定义。全球供应链是实现一系列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相互关联的商业活动,包括采购原料和零件、处理并得到最终产品、产品增值、对零售商和消费者的配送、在各个商业主体之间交换信息,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1950年至今,全球供应链研究为跨国公司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短期内,全球供应链确实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就业、税收和投资,提供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带动制造业发展,促进技术水平提高。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在于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与品牌销售优势,发展中国家仅处于配合地位。

      当前中国面临新挑战。内有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有美元贬值影响。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和谐共赢?本文试综述全球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流派成果,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思路。

      二、全球供应链的古典研究——多国公司决策问题

      1.古典研究的背景和主要问题

      20世纪50年代起,跨国公司的地位和数量迅速上升。到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达7000家以上,海外子公司超过27000家,对石油、汽车、医药、重化学工业等主要工业领域实现跨国垄断。发展中国家尚在革命战争中,无暇顾及国际经济局势。

      作为应用性研究,全球供应链研究工作以跨国公司的当前需要为导向,主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多国公司(MNC)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活动时,如何决策以实现最优,即多国公司的决策问题。

      2.问题的简化和解决

      对MNC优化问题,最早见于Hishleifer(1956)[1]的文献,但他的讨论限于在一国的不同地区,认为集中决策是最优选择。之后,Horst(1971)把问题扩展到不同国家,同时将问题进行了调整,简化为MNC应该采用集中决策模式还是分散决策模式。[2]

      随后的20年中,学者们就该问题进行争论。Hishleifer(1956)、Horst(1971)、Copithorne(1971)、vidal and Goetschalckx(2001)、Nieckels(2008)支持集中决策,[1-5]Dantzig and Wolfe(1960,1961)、Marshak(1959)、Hass(1968)、Baumol and Fabian(1964)、Whinston(1966)、Shaprio(2000)支持分散决策。[6-12]

      该争论的最新进展是Villegas和Ouenniche(2008)的工作。[13]他提出MNC在战略层面上应选择总部集中决策,在战术层面选择总部集中决策或分部分散决策均可,在运作层面应选择分部分散决策,该观点得到了美国铝业公司和汽车制造集团在案例上的支持。

      Villegas和Ouenniche(2008)[13]总结古典研究。他们认为MNC是全球供应链的早期形式,即以跨国公司为边界的供应链。MNC的一切资源、产品、服务的交易都在公司集团内部各分部之间进行。

      3.对古典研究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资本主义战后的黄金发展时期。跨国公司在全球攫取生产要素,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公司总部赋予分部一定决策权以提高绩效,却又不愿意分部掌握太多决策权力而失去控制。因而决策权分配成为一个两难问题。这一难题又因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物流科技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不断加入而变得更为复杂。

      总结全球供应链的古典研究工作,是以多厂企业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企业决策模式,特别重视总部和分部之间的联系。由于问题涉及跨国公司内部,相关研究工作多受到跨国公司的资助。

      三、全球供应链的现代研究——规划工具的广泛应用

      1.现代研究的背景和主要问题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达国家集团内部跨国贸易矛盾加深。受石油危机影响,美国政府科学再规划现有产业布局。在政府需求引导下,企业地理研究的重要力量华盛顿学派集体转向区位理论研究。而跨国公司的需求是,如何在有冲突的国际环境中实现生产要素配置,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至此,全球供应链的研究和企业地理的研究出现分化,开始探索自身的研究范式。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经济学理论界产生了一系列新理论,有力地支持了全球供应链的研究工作。最主要的贡献来自国际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跨国公司调整运营战略,将出口产品转变为出口工厂和出口资本,在全球寻找成本洼地。全球供应链研究工作需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重新规划跨国公司的生产—配送网络,实现收益最大化,即全球物流系统(GLS)问题。

      2.问题的解决和新工具的使用

      全球供应链整合了分散在各国的从原料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关键商业过程,用于向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产品、服务、增值和信息交换。对于GLS问题,最主要的研究范式是规划方法(MIP),占据成果的50%。可用决策变量、业绩指标、供应链结构变量、国际因素来归纳MIP模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