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冲击的集体主义

作 者:
樊娟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集体主义受到了新的主体意识的冲击,出现了集体主义观念弱化的现象。作为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导向的集体主义,其影响和作用正逐步减弱。具体表现在:人们对待集体利益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以前,人们信奉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而当前,很多人已从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变为有条件地要求集体,以个人利益的满足为第一原则。另一方面,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内在因素,寓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之中,形成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目前,这一本质特征正在被个别的贫富差距现象所掩盖,一些地方出现了穷大家、富小家的现象。

      分析集体主义被弱化的原因,个体道德觉悟水平的差别是主观因素,社会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动是客观因素,它使得集体主义被弱化的现象必然发生。那么,如何认识这种必然性呢?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体的利益不是独立的,它直接从属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个体利益的分配也是通过国家实现的,一切由组织安排。因此,以此为基础的利益概念指的就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个体利益在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集体主义自然就成为价值观中利益分配的基本规范。而市场经济确认个体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使个体、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成为平等的利益主体,各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是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竞争实现的,追求个体利益的实现成为合乎道德的内容,合理的个体利益也成为社会主义利益。也就是说,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个体利益从从属地位到主体地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必然的,也必然导致人们对集体利益态度的变化。

      在两种体制下,形成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也不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组织管理形式是自上而下,纵向控制,个体的生产和生活与集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却几乎不发生任何关系,集体成为联系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国家间利益的唯一媒介,因而在人们的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体主义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合理规范,成为人们的主导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彼此间是一种平等和竞争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横向交叉的关系,人们对集体的依附性减弱了,集体主义的观念自然就逐渐被淡化了。

      另外,两种经济体制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中,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依靠行政命令运行,个人对集体的依附性很强,人们的主体意识淡薄,使得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价值观具有绝对性、一元性、偏重集体的特征。市场经济体制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重实践而轻本本、重实效而轻形式、重个性而轻共性成为市场经济价值观体系的总特征,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而日益显著,集体主义的内涵与这种特征的内涵之间存在差距,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就是集体主义过时了,讲集体主义就是不切实际。

      综合上述,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带来了利益主体的变化,使得个体、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由依附变成竞争,进而使固有的价值观体系从重集体转向重实效,集体主义不再成为时代的价值导向,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按逻辑顺序产生了。归根到底,这是一定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发生作用的体现。只要社会经济体制发生变动,集体主义便不再是原来的面貌,它的外延和内涵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更新。因此,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的社会转型期,集体主义被弱化的现象只是阶段性的,但同时,它又具有长期性。

      首先,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改革的过程。从所有制的改革到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分配制度的改革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都需要打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其间还包含着新旧制度并存的阶段,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起伏,直到人们充分适应新的体制后才会趋于稳定,它必然是长期的。集体主义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一种价值取向,它的这种变化也是长期的。

      其次,建立一种全新价值观体系的过程是长期的。建立市场经济,不仅是一场经济结构的变革,也是一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打破一种旧的价值观念代之以新的价值观念,要比打破一种旧的经济体制代之以新的经济体制更为艰难。在我国,旧的价值观念及伦理道德影响很深,新的价值体系与旧的价值体系在内容上差别较大,人们放弃旧观念、接受新观念的过程更是一个反复比较、左右衡量的漫长的过程。就集体主义而言,它在某种程度上属于道德范畴,在这个范畴内,人们对集体利益的认识和反映各不相同,要想把它们基本统一在一个规范的尺度下,需要的时间更长,这个时间包括对集体主义重新定义,使之符合现实经济基础要求的过程。

      可见,集体主义被弱化的现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出现的,它仍然会在今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伴随着价值观体系的变化而长期存在。但是,这里有一个相对性的问题,说集体主义被弱化,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下人们头脑中固有的集体主义的内涵而言的,传统的集体主义倡导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已经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置其于现时代之中,它就显得曲高和寡了。也就是说,传统的集体主义虽然也承认个体利益,但它认为人们追求的首先应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甚至可以不追求个体利益。然而,正是个体利益驱动了生产者和经营者,才使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具有活力。现实的经济基础为个体利益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传统的集体主义却没有明确包含追求个体利益是合乎道德的内容,也没有明确追求什么样的利益才是正当的,它只是提出了超越现实经济基础的一种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因此便产生了道德要求与行为能力的脱节,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集体主义产生了困惑和冷淡,以致一些人视集体主义为过时观念。所以,我们必须重新概括集体主义的内涵,才能重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约束力与感召力,使其成为一种符合时代特征的规范和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要保留本质要求,充实新的时代内容,重新给集体主义定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