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及信息协调型供应链构建

作 者:
王静 

作者简介:
王静,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陕西省企业信用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当代学术研究》杂志主编。

原文出处:
现代管理科学

内容提要:

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信息化”,信息把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已步入快速发展期,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物流信息化必须走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网络一体化的发展之路。文章在此基础上研究信息协调型供应链的模式,以实现快速敏捷响应,提高物流发展水平。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字号:

      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1.信息化意识提高,整体规划能力较低。近年来,我国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物流的灵魂是信息已得到我国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的广泛认同,各类企业呈现出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综合性或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态势。2004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将发展物流信息化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也已经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并进一步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

      但是,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我国在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战略上尚未形成体系,标准化工作发展较慢;同时,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未来发展也缺乏规划,缺乏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集成的信息系统。

      2.建设步伐加快,整体应用水平较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而物流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也相应提高,建设步伐持续加快。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自己的网站。物流企业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开始积极采用GPS、GIS等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综合实力。

      尽管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较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调查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C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其企业网站的功能依然以企业形象宣传等基础应用为主,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比例相对较少,大约占16.67%。同时,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而关系到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关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所占比例却很小,大约是23.33%。

      二、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大幅度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这就迫切需要物流信息化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

      1.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同时,信息整合也会推动物流行业相关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调研数据显示,在当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中,对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的需求比例大约为56.67%。有关专家建议,物流信息化应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从体制上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从信息资源整合入手,抓好物流资源的整合。

      2.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和完善的服务。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物流企业要想适应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盈利,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网络系统同样必不可少。

      三、信息协调型供应链的构建

      1.构建信息协调型供应链的基本思想。在供应链重构以实现信息协调型供应链的过程中,供应链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有很多理论方法可以作为指导该过程的理论基础,如价值链理论、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CE)、BPR理论、协同制造、Lean Thinking,敏捷供应链等理论。我们可以用一个图表示构建信息协调型供应链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首先,也即关键步骤,利用价值链理论分析现有供应链体系中增值与非增值环节及时间段,建立供应链环节“时间—价值”分布图;接下来采用并行工程、BPR理论、协同制造、Lean Thinking思想压缩响应时间;最后用敏捷供应链理论构建新的敏捷供应链。

      2.信息协调型供应链模式。我们构建的信息协调型供应链如图2所示。有一个供应链集中信息平台,独立于各企业之外,负责供应链上信息的共享以及企业间协调。通过信息平台,将供应链上各企业集成在一起,组成快速响应的虚拟企业。

      (1)集中信息平台的功能。信息平台在信息协调型供应链中的功能如下:①作为供应链信息交换中心,实现信息的存储与共享;②作为供应链订单实现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响应时间的计划,以及订单完成过程中的响应时间的监测与控制,对客户订单实现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③作为供应链协调中心,负责各企业间业务的协同,协调原材料供应、制造、配送等各环节的衔接,尽量减少其中不增值的活动,实现无缝供应链。④作为供应链客户服务中心,为顾客提供产品查询、订单完成信息反馈等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