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农产品物流研究述评

作 者:

作者简介:
钟裕民,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曹国平人,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 210024)

原文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内容提要:

随着物流产业的兴起,农产品物流研究成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学者们就农产品物流的地位、供应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形成了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径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F5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7-0041-03

      近年来,物流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农产品物流又是整个物流产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一直对农产品的物流发展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在中国,在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中国的学者们在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深刻论述了农产品物流的地位,剖析了影响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并多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措施。为进一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现将近年来中国对农产品物流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述评。

      一、国内研究状况

      从国内文献来看,农产品物流研究虽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农产品物流研究相关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物流地位的研究

      农产品物流的地位是学者们研究的重头戏,大致是从三个角度来讲的。

      一是从宏观上来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农产品物流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涉及到农业的现代化,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物流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由于农产品不能做到货畅其流,不能做到加工增值,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由于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物流过程损耗大,加大了成本,同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必须重视农产品物流,同时,在中国,离开了农产品物流,就不能有真正的物流业[1];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农村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及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农业传统经营方式和技术导致的物流不畅,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低劣等落后现状,如不迅速改变和转变,作为国家第一产业基地的农村,必将陷于严重的经济恐慌,而改变这种现状的应急措施和长远战略,就是建立科学的农村物流体系[2]。

      二是从农产品的特性角度,指出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与消费的普遍性、全年性之间的矛盾要靠农产品物流来解决[3],同时农产品属于生命周期短的产品,保质保鲜困难,运输储存需要具有专门的低温保存设施。因此农产品销售的时效性强,在一日之内农产品的价格变化也较大。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市场对农产品物流的依赖程度较大[4]。

      三是从现代物流的作用角度,指出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吴翠峨分析了农产品配送业的优势,认为物流配送有利于开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益,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有利于适应多样化的市场要求,应该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杨锦秀等从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分析了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业的现实意义和外部环境,并提出了积极扶持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业发展的建议。章胜勇等认为,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由于农产品流通的特殊性和经营的风险性,特别是在生鲜供应链各环节上存在着物流利润和风险分配不均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展现代物流就是很好的选择[5]。

      (二)农产品物流领域现存问题的研究

      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当前尚未形成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在农产品物流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而鲜活产品则占60%左右,甚至更多。国外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2]。学界普遍认为目前偏高的农产品物流成本主要源于几个方面:(1)农产品供应链中产销的行政壁垒。虽然目前一些地方开辟了农副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但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仍然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农副产品跨地区外销障碍重重,增加了流通成本,加大了大宗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造成了大量的积压和损失[6]。(2)技术瓶颈。造成生鲜农产品物流高成本的第一技术瓶颈就是保鲜技术落后。有数据表明,中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特别是美国等国家,采用全程冷链管理,损失率只有1%~2%[7],据统计,中国每年有约750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腐坏、损失[7]。作业技术水平也很不尽如人意,生鲜农产品从采摘、包装装卸到运输、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大量的技术问题,使得农产品的物流过程成为既消耗成本又降低品质的过程[8]。第三个技术瓶颈就是管理技术的落后。现阶段农产品的物流形式基本上是传统的自营物流,在这种物流模式下,各农产品供应商分别对销售商供应不同的农产品,是典型的多对多关系,是小规模的零星物流,存在车辆迂回往复运输的现象,配送成本高、效率低、配送的可靠性也得不到保证[4]。(3)缺乏标准化体系。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都是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这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9]。

      第二,物流主体发育不良。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态:一是国合流通企业,二是农业公司,三是专门为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四是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包括专业运输公司、专业包装公司等等,五是经纪人队伍,但这几大主体依然发展不成熟,不能承担起推动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的责任[3]。原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农村又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