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杨志梁,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044);张雷,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物流技术

内容提要:

根据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利用中国各省1991-2007年物流发展水平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将31个省(市、自治区)按经济密集度不同分成三大类地区,并对其物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物流与经济增长均存在协整关系,发达的一类地区两个变量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后两类地区两个变量仅存在单向的Granger原因。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2 期

字号:

      1 引言

      物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是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群之一,是获得第三利润的源泉[1],物流资源作为重要的运力要素组成部分,是生产的六大要素之一[2]。

      区域物流是指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物资流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是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器,区域物流的发展可以直接降低物流成本从而降低社会经济交易费用,直接促进区域增长极的形成,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区域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和产业结构差异化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物流方式也直接受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此,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目前学术界对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国家层面和单一省份层面。如王小叶等(2007)利用1953-2004年的年度数据,检验了中国物流量和GDP增量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我国物流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提高,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3]。钱晓英等(2007)利用我国1980-2005年物流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中国物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的结论[4]。上述这些研究都证明了物流与经济增长存在重要的关联关系,但都没有揭示出不同经济增长水平地区之间的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且因为全国性时间序列数据往往不平稳,采用差分形式虽然可以消除单位根,但如果采用差分形式进行方程估计,则关于变量水平值的重要信息将被忽略,这时模型只表达了变量间的短期关系,而没有揭示它们间的长期关系。周小梅等(2007)利用1989-2003年的福建省的GDP、货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计量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吴水森(2007)研究了福建省1952-2004年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福建省物流发展与GDP之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协整关系[6]。这种研究虽然能反映单一省份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仍然不能从截面上反映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之间两者的关系。本文将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三类地区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协整关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

      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7)、各省(市、区)《统计年鉴》(1991-2007)、《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2004)以及《中国统计摘要2008》。各省历年GDP均为1980年不变价,用各省历年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进行平减。各类地区的划分办法是:先计算各省1991-2007年不变价GDP的17年平均值,除以各省国土面积,得到各省单位面积经济产出量(经济密集度),一类地区经济密集度为100万元/km[2]以上的地区,包括上海、天津、北京、江苏、山东、浙江、广东7个省(市),二类地区经济密集度为30-100万元/km[2],包括河南、辽宁、河北、福建、安徽、湖北、重庆、湖南、海南、江西、山西11个省(市),三类地区经济密集度为30万元/km[2]以下的地区,包括吉林、广西、陕西、四川、黑龙江、贵州、宁夏、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13个省(自治区)。用货物周转量(GCQ)代表物流发展水平,三大区域的货物周转量和GDP分别为上述各省(市、区)的综合。

      

      

      从图l和图2的对比可以看出,三大区域的货物周转量和GDP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者可能具有协整关系。

      3 单位根检验及Granger检验

      为了检测各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平稳,采用Augment Dickey Fuller (ADF)的单位根法对各变量平稳性进行检验,ADF检验的临界值是显著水平为5%的临界值;滞后阶数由AIC最小准则决定。检验结果见表l。

      因为全国GDP为1(0),而GCQ为I(1),两者不同阶单整,不符合协整分析的前提条件,而三大区域的两变量均为I(0),仅对物流和生产总值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在5%显著性水平上,只有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GCQ与GDP均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这两大区域GDP均是货物周转量的Granger原因,而三类地区仅在6.7%的显著性水平上则表现为货物周转量是GDP的Granger原因,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仅有一类地区两变量互为因果关系。这表明一类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物流发展水平是相互促进的,而二类地区表现为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三类地区则表现为经济增长对物流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

      4 协整分析

      

      得出的ADF检验值分别为-3.088,-2.800和-5.734,5%临界值为-3.099,10%临界值为-2.690(5%临界值),滞后阶数由AIC最小准则决定,所以认为残差项是平稳的,GDP和货物周围量存在着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建立协整方程,其协整方程分别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