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就是工业系统的整个物流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强度越来越大,已经达到甚至超出全球系统自然调控能力的临界点,从而引起了令人担忧的全球系统变化,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时,资源越来越短缺,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概念。目前,有关“绿色物流”的定义尚未统一,国外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描述也不尽相同[1-3]。我国有关绿色物流的定义见于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4]。由于绿色物流所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不同,出现了概念性偏差。但总的来说,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排放物、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它是一种为创造和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对环境影响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既包括正向物流的绿色化管理,又包括逆向物流的绿色化管理,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一体化管理。 国外有不少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问题[5~8],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我国,绿色物流是物流业的新生事物,刚刚兴起,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有关绿色物流的研究已经受到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9~11],并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但收效甚微。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逆向物流方面,主要从定性[12~14]、定量[15~17]和案例分析[18~19]等几个角度进行,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化研究硬性抽象成数学问题,而能有效解决我国绿色物流管理的模型和定量研究并不多见。 目前,国内外成功实施了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的几种模式[20~22],这些模式虽能解决物流活动对环境的部分影响,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风险,具体表现在经济、机制和技术三个方面。基于国内外绿色物流和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模式的现状与不足,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条件下,如何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成为亟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业企业的现状,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大型工业企业的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型。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构建了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经济效益增长模型,以预测我国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经济效益。
1 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型构建 系统工程理论要求系统(systems)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elements)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基于绿色物流研究的不足及工业共生模式的缺陷与风险,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获得了影响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及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型”。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工业共生模式的缺点和风险,也可以解决企业与环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由于企业集团核心的企业数量不同,又分为“单核心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模型”(如图1)和“多核心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模型”(如图2)两种。 所谓“复合实体”是指所有参与的企业同属于一家大型公司或集团,它们是该大型公司(集团)的子公司或子部门。这种模式的耦合与离散完全取决于总公司(集团)的总体战略布局或规划,或者是为了总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业务的需要,或者是迫于对环保要求的压力而进行的,各参与实体一般没有自主权,所有经营活动受总公司统一指挥。 一般情况下,“单核心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型”要求核心企业的生产资源需求量或为依托卫星企业S提供副产品的供应量基本上是丰富而稳定的,具有规模优势。多核心复合实体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网中的各个核心企业之间不一定存在非常强的依赖性,与那些依托于它们的卫星企业S相比,各个核心企业之间存在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并不是绝对的独立,只是经营范围有所不同而已,可以独立生存。而围绕多核心企业的卫星企业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是通过各种物流活动来完成,这就使多核心企业与卫星企业之间融合到一个大系统中。即一个核心企业或多个核心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是下游另一个卫星企业或多个卫星企业的原材料,另一个卫星企业的产品或废弃物则可能成为再下游某个核心企业(或多个)的原材料,下游卫星企业的产品或废弃物则可能成为上游某个(或多个)卫星企业或核心企业的原材料。这样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将整个企业的废弃物在企业内部处理掉,没有废物排出,形成物流系统的闭合,最终取而代之的是产出新的产品,流向市场。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网络的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