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业的经济学思考

——纪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丁俊发,著名流通经济学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研究员,教授。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我国自1978年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到2008年正好是30年。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物流业不断兴起,单个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被供应链的竞争所取代;物流业成为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是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完全适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运作传统模式的挑战。笔者对我国物流业的观点可归纳为“五论”,即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需求论、阶段论、市场论、一体论与主体论。从国家层面讲,现代物流业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市场层面讲,物流市场是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层面讲,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居民层面讲,现代物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2 期

字号:

      按照徐寿波院士“大物流论”的观点,物流不仅是经济的概念,也是社会与自然界的概念,但一百多年来,人们研究与运用更多的是经济。我国自1978年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到2008年正好是30年。这30年,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认识物流业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大问题。

      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一条不可违背的铁的定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地去改变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走到唯心主义的道路上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在经济领域,追求高效率、高效益是一条铁的定律。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正是这条定律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单个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被供应链的竞争所取代。就工业而言,从封建社会的手工作坊到英国工业革命后进入工厂化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以企业为单元来运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流程被分解,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外,非核心竞争力大量外包,从而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其中第三方物流公司也相继产生。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现在,跨国公司都把打造和优化供应链列为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供应链?中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文斯认为:“通过增殖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伊文思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把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分销直到最终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通过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计划、控制、协调等经营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化和它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目标。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配送与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它关系着我国制造业的生死存亡。

      欧美物流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两项突破:一是把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分成五大模式,组成供应链管理标准模型,即计划、资源、制造、交付、回收。另一项是设计了供应链绩效模型。根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研究,实施供应链管理,有以下好处:(1)可使运输成本下降5%~15%,使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25%;(2)提高生产率与资产运营等企业综合绩效:(3)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35%;(4)使整个库存下降10%~30%;(5)缩短现金循环周期20%左右;(6)改善服务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2.物流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服务经济’之中,即在世界历史上,我们第一次成为这样的国家,其中一半以上的就业人口,不再从事食品、服装、住房、汽车和其他有形产品生产。”这一预言,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从事服务经济的就业人数超过总就业人数一半以上,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绝对比重。2006年,服务产业的比重全球平均为69%,发达国家为72%,发展中国家为52%,我国为40%。后来,经济学家在论述服务经济时,认为服务经济的核心是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这一发展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工业化前期,商业、交通、通信业领先发展:工业化中期,金融、物流、保险、商务服务业快速发展;工业化后期,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功能提升。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速发展,成为服务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成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3.物流业是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人口、资源、环境是全球永恒的主题,循环经济也因此成了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而物流业本身资源的优化组合,可再生资源物流系统的构建,物流过程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度等,对全球乃至某个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于1997、2001、2005年三次出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提出要“在发展物流业的同时,考虑能源、环境和交通安全等问题”,“构建环保型物流体系”,“建立绿色的、高效率的、环境友好型的物流体系”,“建立令国民生活安全和安心的物流体系”。

      二、现代物流业是对传统经济理念与模式的巨大变革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运作过程中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极低,形成了国民经济闭关锁国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思维定式与商业运作模式。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的多种改革措施,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这种理念与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我国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特别是世界性产业转移;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我国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7年,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我国的贡献率达到25%,居世界第一位。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的企业,包括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国际上,物流外包与物流公司的一体化运作是必然趋势,虽然我国在这个方面已经开始起步,但受到了传统观念与模式的极大抵制,也受到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所以,我认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运作传统模式的挑战,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发展模式要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发展物流业,完全与这一模式相适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