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和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逆向物流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看法,逆向物流通常用于描述再生、废品处置、危险材料管理等物流活动,国外已有不少著名企业将逆向物流战略视为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如Estee Launder由于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系统,其产品的销毁率从27%下降到15%,下降了12%。老牌的英国邮政公司也推出了逆向物流服务,该项服务通过有效的退货管理,帮助零售商节省了上百万英镑的开支[1]。 一般来讲,成功地实施逆向物流战略可为企业带来许多益处,如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提高顾客价值、增加竞争优势等。然而中国企业逆向物流绩效如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企业逆向物流绩效,本研究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研究中国企业逆向物流绩效问题,并提出促进中国企业逆向物流活动的建议。 2 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发表了两部关于逆向物流研究的重要著作,Stock指出逆向物流对商业和社会的重要性[2],Kopicki提出逆向物流的原则和实践[3],然而直到90年代后期对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才逐渐深入。Carter等曾指出,逆向物流项目除了可以起到保护环境和增加收益的作用外,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管制的威胁,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4]。Dowlatshahi认为逆向物流是一种重新设计的供应链,重新设计供应链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对产品或零部件的重新制造、回收或处置进行有效管理[5]。Shih研究了台湾地区废旧家电和电脑产品的逆向物流网络,通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来决定最优系统,确定回收网络参与成员的数量、定位和各个设施的服务区域[5]。Tung- Lai Hu等针对一类多时段、多品种危险废品回收的逆向物流系统提出一种成本最小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降低49%的逆向物流成本[7]。Fleishchmann等对传统单项物品泊松需求库存模型进行扩展,提出泊松回收物流模型[8],该模型显示出在订购新产品时(s,Q)策略的最优性,并能确定控制参数的最优值。Listes等考虑了物流基础设施设计中的不完全信息,提出用随机规划模型来解决产品回收网络的不确定性[9]。Huey- Kuo chen等研究了逆向物流回收流均衡建模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算法[10]。Subrata Mitra研究了再制品的收益管理问题,建立了一类最大化再制品收益的定价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11]。上述的研究均以理论讨论为主,缺乏基于现实情境的实证研究。最近,国外已有少数学者开始对逆向物流问题进行实证研究。Patricia等对资源承诺、IT能力与逆向物流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IT能力对逆向物流绩效中的经济绩效和服务质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源承诺对这两项逆向物流绩效没有直接正向影响,但资源承诺可以以IT能力为中介而间接地影响这两项逆向物流绩效[12]。M Jos Alvarez- Gil等以118家西班牙公司为样本,探讨利益相关者、组织惰性、管理层的态度对企业逆向物流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中的顾客、组织中的员工和管理层的进取态度等对逆向物流项目的实施有显著正向影响[13]。由此可见,逆向物流管理的实证研究已开始得到重视。 相对国外而言,中国学者近几年才开始逆向物流管理研究。朱道立等对逆向物流及其系统技术做了研究,在对逆向物流系统功能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结构把逆向物流分成简单逆向物流系统和带有回收中心的复杂逆向物流系统,并讨论了回收中心、回收物品导向和网络结构设计3种系统技术[14];达庆利等对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讨论逆向物流系统的结构特征、设计原则和设施的选址定位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5];孙林岩等也对逆向物流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逆向物流在现阶段的显著特征,即供给的高度不确定性、恢复运作和处理方式的复杂性等[16];赵道致等构建了一个逆向物流累积批量处理的库存控制模型[17]。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学者对逆向物流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总的来讲,中国对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理论探讨,缺乏基于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区别于传统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探讨绿色环保压力与企业逆向物流活动绩效之间关系,以弥补中国目前理论界的研究不足。 3 基本概念的界定 3.1 绿色环保压力 随着绿色消费浪潮的到来和环境保护法规的修订,企业承受的绿色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需要通过开展逆向物流活动来改善自身形象,增强竞争能力。绿色环保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Peattie认为,企业绿色环保压力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绿色消费协会的压力、公司内部员工的环保要求、政府制订的政策法规和媒体对环境污染事件的重视[18]。Martin提出企业推行环保设计的驱动力可分为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包括增加产品品质需求、增加产品和公司形象需求、减少成本等,外部驱动力包括政府的驱动力、市场需求、社会环境需求、竞争对手威胁、供应商和贸易组织的压力[19]。赖秀满等则认为,绿色环保压力主要来源于政府环保规范、当地社区群众的压力、消费者需求、供应商配合程度和竞争者竞争程度[20]。 本研究考虑企业外部绿色环保压力对企业逆向物流绩效的影响,因此综合了Peattie、Martin和赖秀满等的看法,认为企业外部绿色压力主要来源于政策法规、消费者、供应商和竞争者4个方面[18~20]。 3.2 逆向物流绩效 Stock认为,逆向物流是一种产品退回、循环再生、原材料再利用、废弃物清理、维修、翻新或再制造等物流活动[2]。Rogers等将逆向物流定义为产品从顾客手中逆向流回制造商的处理过程,并产生新的价值[21]。本研究综合采纳Stock和Rogers等对逆向物流的定义,将逆向物流活动定义为对顾客手中的产品、产品运输容器、产品包装材料的回收、翻新、改制、循环利用和焚烧填埋等活动,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回收产品和包装材料的使用价值[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