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思想工作“十戒”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干部党员人才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思想工作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方法不当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以下“十戒”应予充分重视。

      一戒领导回避。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出面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不仅表现出领导对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且是一种关心、尊重和体贴。但有的领导认为,群众“事情多,话难听,爱纠缠”,与其见面当“出气筒”,不如“敬而远之”。殊不知,群众对此十分反感,觉得领导故意冷落、疏远、歧视他们,进而产生对立情绪,使有些本来不算很难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二戒居高临下。有些领导做思想工作往往以教育者自居,认为自己什么都懂,是领导代表一级组织说话,以势压人,把群众当成被教育者,搞“我说你服,我打你通”这一套。地位上的不平等,导致了心理上的失衡,进而带来信息传递的变形,尽管你讲的正确道理一大堆,终因双方心灵阻隔,收效甚微。

      三戒无的放矢。“的”在这里指心理状态。有的人平时对群众心理状况一无所知,遇到具体问题又不肯认真分析研究,靠想当然,以自己的推测和估计等做思想工作。所谓“情况不明决心在,应付差事办法多”就是对这种做法的嘲讽。试想,群众本想听听你对他的问题的看法,而你却口若悬河般地侃些不着边际的官话、套话、大话,对方心理需求不能满足,思想工作岂能见效?

      四戒以情代理。在解决群众问题时,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理所应当。但也千万注意在做思想工作“动情”时,头脑里必须有坚持真理这个前提,有很强的党性观念和政策观念,既不能拿党性换人情,又不能凭个人的情感好恶判断是非。

      五戒不办实事。群众的思想问题背后,往往都牵扯着具体问题,如果做思想工作时“道理一大篇,实事不沾边”,群众就会感到失望,产生埋怨情绪,加重思想痼疾。如果按原则应该办或组织上已经允诺过的事,要努力创造条件尽快落实,切忌拖着不办,懒得去办,开空头支票。

      六戒一刀切。作为思想工作对象的群众,每个人的情况总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方式也迥然不同。对他们的思想工作只有体现层次的原则,对不同人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能“一刀切”,“一锅煮”,按一种模式、一种内容去做工作。

      七戒批评过激。思想工作离不开批评,尤其是对一些严重错误思想、过失行为、违法乱纪现象,不认真严肃地批评,很难使人幡然醒悟。但批评又不完全等同于思想工作。有些同志不大注意这个问题,做工作时批评的口吻往往过激。既不讲方式,又不把握分寸,“通不通,三分钟”,伤害了群众的自尊心。个别群众因而把善意的批评当作恶意的挑剔,把正常的工作当成故意找岔,思想工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八戒唱独角戏。每个群众与社会都有较为广泛的联系。他们对某些问题的想法,对组织、对不熟悉不了解他的人很可能守口如瓶,而对自己的家属或知心朋友却愿坦露心迹。针对这一特点,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就不能单独靠某一两个部门的少数人唱“独角戏”,跳“单人舞”,这样做力量薄弱,形式单一,可以广开渠道,拓宽路子,动员组织个体的、内部的、社会的、机关的、基层的以及家庭等诸种力量进行“大合唱”,汇演“集体舞”。这样可以造成一种声势,形成一种“催化气候”,从而提高思想工作的效率,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巩固工作成果。

      九戒随意性。有的同志做群众思想工作不注意掌握时机,区分场合,随心所欲,出现了“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因人因时而宜,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先决条件。研究者发现,掌握8个“时机”,对于做好思想工作非常有利:(1)当工作对象熟悉掌握了有关政策规定时;(2)当个人某种需求得到满足时;(3)当个人或家庭有困难主动上门找组织解决时;(4)当休息充分,情绪稳定时;(5)当外出归家(所),心情舒畅时;(6)当好友重逢,温故知新时;(7)当受到表扬,精神振奋时;(8)当身体欠佳,接受治疗时。

      十戒短期行为。群众的思想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贯穿于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的工作不能有“临时任务”观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重在打好思想基础。因此,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不间断地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再教育,不断丰富充实他们的思想,从而使他们坚定信念,分清是非,排除迷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