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教育中的诸关系的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991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在给李铁映、何东昌同志的信中指出:“要从小学生(甚至幼儿园),中学生直至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江总书记是站在党、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从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角度来讲这番话的。这一指示,具有十分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当前,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我国下一代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项根本大计,也是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国情教育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迅速展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好国情教育,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国情教育中,应着重处理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一、点与面的关系

      国情教育的基本内容已包含于各学科的教材之中,这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基本依据。教学中教师应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找出国情教育的最佳教育点,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点上,集中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以点带面,方能收到预期效果。所谓教育点,就是适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内容。实践证明,教育点把握的越准、越明确,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如在财会专业财政与信贷这一科的教学中,在讲授财政支出这一章时,教师把财政支出的内容列为国情教育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财政支出情况,通过大量实例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几个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找准了教育点,课堂上重点突出,使学生在掌握了我国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同时,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的这么快,成就这么大,我们以前知道的太少了。

      教育点的确定,要把握住三点:一是要精,要适宜进行国情教育,切忌牵强附会,贴标签;二是分布上要科学,在各章节的分布上要合理,避免过于集中,与传授知识相掣肘,但也不能过少,跳跃性太大,不利于强化学生的国情意识;三是点上的精讲要与面上的一般介绍相结合。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选准教育点后,采用什么形式进行国情教育,也是必须精心设计的,当前的国情教育,由于刚刚起步,对教法问题探讨较少,大多尚停留在教育内容的挖掘充实及确定上。国情教育既已提到学校教育当务之急的地位,要保证国情教育的质量就必须研究其教法。在这方面,既要把握其共性,不拘泥于成法。应以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国情教育内容的需要,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寻求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法,并适当借鉴一些国外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等,把国情教育的内容与适当的形式尽可能完美的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方面,笔者认为,采用实例说明,专题讨论,社会调查,举办国情知识竞赛,利用电视、录相等教学手段与课堂上的讲授相结合,收效较明显。例如在中国革命史的教学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采用录相教学的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正面教育与反面对比的关系

      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沿革而成的一些最基本的状况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就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发展的趋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更加关心、热爱祖国,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国情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向学生介绍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了解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我们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势等。通过正面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坚定其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为今后从事现代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近代落后的情况及原因,历史上被掠夺,被奴役的一页也应如实介绍给学生,知耻而近乎勇,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人现实情况看,我们虽有许多优越的条件,取得了许多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和困扰,如企业经济效益问题,资金问题,能源交通问题等。特别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许多产品的总产量虽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太多,所以一到人均概念上许多项目又退到世界后位了。如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和河川年径流量都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资源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国土占有量和人均耕地只及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人均森林占有量不及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一,人均河川年径流量只及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人均矿产资源储量仅及世界人均值的五分之三),这些情况都要向学生讲清楚。

      因此在国情教育中,既要面向学生讲清我们的传统、优势,以激发其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坚定实现四化的决心;同时又要向学生讲明我们的不利因素和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广大青年学生,使他们全面认识到将要面临的形势,发愤读书,立志报国。

      在这方面,教学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夜郎自大,只讲成就、优势等好的一面。二是妄自菲薄,只讲缺点、困难、落后的一面,这种国情教育的片面性容易使学生对国情的认识片面,危害极大,必须防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