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由于“小金库”资金属于单位隐性资金,仅为个别领导和少数“圈内人”知道,资金使用受个别人支配,规避了监督审计。不仅助长了奢侈浪费的不正之风,损害干部形象,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还容易引发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因此,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单位私设“小金库”。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金库”现象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成了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作为审计人员,我们应不断总结审计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深刻剖析小金库作弊的手法,找出切实可行的审查办法,从而更有效地制止小金库的存在,为整顿我国经济秩序,治理经济领域的腐败与犯罪发挥审计人员应有的作用。 纵观“小金库”的形成,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小金库”。如隐匿截留生产经营收入、服务和劳动收入、价外费用、回扣和佣金、股票或债券的投资收益、罚没收入、废旧物资收入等。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形成“小金库”。其主要渠道有:1、虚列消耗材料,然后将虚列成本费用后盈余出来的材料物资(或其变价收入)转入“小金库”。2、虚报工作量,虚报维修,开假发票、假单据,搞假工程,假报销,然后将虚列支出的资金转入“小金库”。3、将呆坏账等不良资产先按新企业会计制度报坏账处理,之后将收回的收益部分纳入“小金库”。因此,审计“小金库”的方法也应围绕财务收支两条主线来进行。 1 对收入票据的审计 1.1 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业务范围及收入来源情况,推断小金库的存在 一些单位对正常的业务收入、事业收入等正常入账,但对一些不引人注意的、非正常收入不入账,而是存入小金库。如:教育部门的学生课本、簿本折扣收入、民政部门的殡葬车收入、婚姻登记服务收入、某些单位门面房出租收入等。对此类小金库,审计人员应注意采用观察、座谈、走访、分析性复核等手段,到被审计单位现场了解其基本情况、可能存在的收入来源项目,然后再与账面数字分析对比即可。例如,当你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有商业门面房出租而账面无此收入时,可以到承租人处进行走访,对房屋租期、租赁费标准、已交租金等情况有个初步掌握(走访时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当你弄清了有关外围线索与情况后,被审计单位的小金库就不攻自破了。 1.1.1 账实核对法 账实核对法就是要求我们以账和实物或以实物和账进行核对,是否账上有而实际没有实物,实际有实物而账上没有的情况,由于我们的审计工作是事后监督,在审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被审计单位购进的固定资产、不是易碎易耗的办公用品等实物、购货凭据的鉴别,尤其是来自于非卖货方的非正式发票的审查。如我们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这一单位的支出大都是税务临时经营发票,收款专用发票。所购的固定资产和不是易碎易耗的办公用品等,间隔时间不长,且有重复购置,引起我们的怀疑。我们同时采取对外向售货员调查,对内实施账实核对的方法,查出了该单位采取多开虚开发票,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的事实。通过账实核对,从中可以发现虚列电子设备购置费、虚列房屋装修费、虚假报损、虚假理赔等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变卖、出售小轿车等固定资产和实物,截留单位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1.1.2 账账核对法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分析和捕捉可疑的会计账务处理和原始凭证等信息,为把问题搞清楚,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我们通常采用账账核对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查出了很多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如我们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有某粮管所转来的返销粮差价款,我们就返销粮的指标、价格、如何与粮管所结算等情况直接与某粮管所对账,结果发现该粮管所在回购返销粮过程中,虚加购进价,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进行私分。又如我们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有文印室的各项支出,而文印室对外经营服务却没有收入。我们以支出账与文印室对账,发现该单位截留收入,私设了“小金库”。 1.1.3 对比分析法 运用对比分析法,需要我们审计人员一是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二是要有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判断力;三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分析能力。运用这一方法,要针对不同单位和行业在全国和全行业的普遍和特殊的经济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在查找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上发挥非凡的作用。如我们在审计某卫生院时,发现没有药品回扣入单位会计账内。在现实社会中,没有药品回扣收入就不符合当前医药行业普遍存在“药品回扣”的现象。我们利用对比分析法,查出该卫生院私设了“小金库”。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卫生、教育系统等“一条龙”审计,查出了截留药品回扣、截留保险手续费、截留教材发行手续费和虚列支出、支付接待费等多个私设的“小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