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成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原文出处:
实事求是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思想政治工作

      “孔繁森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这是江泽民同志对孔繁森同志的一个最高评价。孔繁森的崇高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集中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为党为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风貌。”学习和宣传孔繁森的优秀品质,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振奋民族精神,首先要振奋民族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深信不疑的强烈追求。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自信心,是这个国家,民族得到发展和振兴的精神条件。民族自信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的根本表现是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艰苦创业,把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方面,孔繁森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

      孔繁森有着坚实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对党对社会主义怀有无比深厚的感情。自青年时代起,就以雷锋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入党以后,他更是自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认真实践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1990年5月23日的一则日记中他这样写道:“我从1965年入党以来,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参加工作30年来,我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没有动摇,没变过,不管是工作顺利的时候,还是我们党处于困难时期,自己都能坚信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信仰。”他数十年如一日,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和焦裕禄、雷锋同志一样,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始终支持着孔繁森同志奋发前进,始终是他恪守尽职的强大精神动力。”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孔繁森靠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感染着周围的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念。孔繁森之所以能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如此巨大的震动和反响,就是因为他们看到,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孔繁森“仍然高扬理想与信念的旗帜,仍然怀着无私奉献的崇高情怀,仍然恪守那份与人民患难与共的清贫,仍然视个人名利‘淡如狮泉河水’……。”人们爱戴孔繁森这样的好干部,不仅是出于对他造福一方的情感回报,而且更多的是从他的行为中,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念,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前途命运的信念。

      坚定信念,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增强党性。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执政、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忘却了入党誓言,背离了党的宗旨,在金钱面前,在灯红酒绿面前败下阵来。人们从每一个腐化堕落的干部身上,都产生一分对党的隐忧;人们在每一位鞠躬尽瘁的干部身上,都投入一分对党的热情。我们学习孔繁森就要自觉地向他那样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地增强党性,始终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经常置身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在群众中树立起我党的光辉形象。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只有这样,振兴中华的民族自信心才会有坚定的政治基础。

      2

      振奋民族精神,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民族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历史。依靠艰苦奋斗,我们的民族战胜了无数磨难,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依靠艰苦奋斗,我们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能使社会主义得到大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艰苦奋斗精神在一些人头脑里越来越淡薄了,党和国家机关的一些工作人员中甚至发生了严重的腐败现象。因此,无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来说,还是从克服腐败,增强党的凝聚力来说,都应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

      孔繁森是艰苦创业的模范。学习孔繁森艰苦奋斗精神,要学习他迎着困难前进的英雄气概。他作为一位生在山东,长在山东的汉族干部,并非不知道西藏地区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可是,一旦党组织发出召唤,他便毫不犹豫的奔赴西藏。在他第二次赴藏前夕,自己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年近九旬的老母生活不能自理,三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动过几次大手术体弱多病。可他对组织还是那句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听说他要延长在藏工作时间到更加艰苦的阿里工作,有好心的同志劝他还是回去。他严肃地表示:“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要我们为之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孔繁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面前,他都表现出这种英雄气概,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党的干部不是象孔繁森那样,“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而是“哪里钱多哪里去,哪里舒适哪安家。”这种人和孔繁森相比缺少的正是这种迎着困难上的英雄气概。而我们的时代和人民恰恰需要的正是这种气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