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尴尬与应有之举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从计划到市场这一转型期,高校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它的尴尬在于,作为一个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阵地,理论上比许多系统都要清晰地认识到,改革开放之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与急切,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又不能不受着极强的计划的约束,拖着因长期投入不足形成的庞大而又沉重的翅膀,既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计划,又要在计划的模式下从市场中寻得自身的一席之地,为生存作奋争,为发展苦苦地扑腾。在尴尬的高校中,生存于其中的师生不能不为这些尴尬所制约,而其中最为尴尬的莫过于专职政工人员。

      在当前这个转型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尴尬处境作一简要的剖析,并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设想,让政工人员及时地从尴尬的境地解脱出来,这无论是对专职政工人员的生存和发展,还是对高校的发展都是不无裨益的。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尴尬,最大的是生存的尴尬和发展的尴尬。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作为教师的一部分,它的生存基础极其脆弱。

      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上,人们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有相对固定的认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我国长期的教育发展史所承认的教师,实际上已经承担了当前高校中专职教师与专职政工人员分担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化,无非是让专职政工人员从教师身上分担部分任务而已。因此,虽然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作为党发挥作用的强劲力量,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所担负的任务则不是十分明确的。如通常所说的,“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群群众;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保证党的中心工作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等,这与教师的根本任务到底有何本质区别,显然还没有确定的说法。假如专职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地完成上述各项任务,那么专职政工人员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工作,这些工作与教师的工作又有多少质的差别?还有,高校专职政工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有多少是政工“份内”的工作,有多少是本属于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或者形象地说,政工人员到底归属于“学生工作部”还是“学生工作处”?现在通行的让政工人员兼上一些政治理论课,这到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应有之义还是为巩固思想政治营盘而采取的一个无奈之举?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含混,高校专职政工人员是否必须存在一直是一个探索过程中的问题,或者说理论上不曾否定而在实际操作中一直处于游移中的问题。比如说,“又红又专”,实际上强调了专业教师在精通专业的同时,应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从而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又如“双肩挑”,它的实质就是要求具体从事业务工作的同志同时又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对这些问题作思考,就不能不使人们认为,高校专职政工人员的生存基础是十分脆弱的。有人在论证高校专职政工人员存在的必要性时,往往用大量的数据说明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但同时也有相当多的同志尖锐地认识到,其与说这些是专职政工人员所取得的成绩,还不如说是专职政工人员取得了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本应取得而因有了专职政工人员后自动放弃的成绩!有人曾说,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同样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他们没有专门的队伍而依托于教师,收效仍然相当显著。

      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独立的专职队伍,它的发展受到市场的严峻挑战。

      市场经济这只无形之手,其最大的魔力是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高校虽然还没有全面地进入市场领域,但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环境之下,高校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也必将受到市场经济这一无形之手的调控,尽管调控的速度和范围等可能比已经全然进入市场的领域要小一些、慢一点,但起码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强大的冲击。在短时间内,人们可能还不敢说,专职政工队伍是一支可有可无的队伍,但专职政工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业已暴露出来的种种短弊,实际上已使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处于被动的地位。

      1.客观上,理论的高调要求和实际工作中的“侏儒化”措施使本应光辉的形象黯淡无光;工作对象思想的复杂化和要求的高层次化,使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风光失之殆尽。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在共产主义运动进程中独特的重要作用,因此理论上和人们观念上习惯于从保证共产主义进程的角度来衡量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对他们提出了政治、思想、道德、知识、心理、能力等等方面极高的要求。但是,高校固有的性质和崇尚,很难使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普遍的高度认识,也即很难形成一种普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一种保证教学、科研等主体工作的辅助性工作。既然是辅助性的工作,在许多人看来就是一种“低级的工作”。既然是“低级的工作”,当然也就不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投身于其中。受制于这“侏儒”观念,一些学校在队伍建设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了“侏儒”意识。选留毕业生、引进人才,学校考虑最多的是上述六项条件中政治、思想、道德、能力等在目前还只能以主观评价为主的内容,而对其中知识、心理因素则考虑不多。因此,在一些高校,把解决夫妻分居引进的非专业人才、因政策性需要安置的人员乃至教学、科研系列中的富余人员都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行列。在具体培养中,送外进修已算重要举措,安排出国则是寥若星辰。至于好多学校所采取的优惠倾斜政策,充其量不过是润叶不湿根的安慰之举。更何况,这种“以赏募勇”的办法,本身就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的孱弱。至于有的学校规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从事本专业工作若干年后可以转向,更是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中气不足。这一做法阐释的理论上不便直接表达的潜台词是,思想政治工作是项科学性不强或不很强的工作,人人可得而为之。要求从业人员象献身其它科学那样献身于此项工作是没有“人情味”的(正面的说法为“在稳定政工作队伍中富有人情味的做法是,允许他们在工作若干年之后随其所愿进行分流”)。使用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很难有专职教师那样有“三年学徒,四年半作”的幸运,一上轨便似穿上了“红舞鞋”,在那可大可小不很稳定的舞台上不停地跳跃。总之,在“侏儒”观念的影响下,这支队伍的总体水平已显“侏儒”之态,而生长发育于“侏儒”心态的环境中,则使已显“侏儒”之态的“侏儒们”更加“侏儒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