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背后的隐忧 ——基于120位“开心网”用户的实证调查 吴浩 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您的开心农场是否曾遭到过偷窃”时,84.35%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而当被问“在遭受到偷窃后所采取的措施”时,82.68%的受访者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即趁着月黑风高之夜去光顾别人的菜园,再顺手牵羊。开心网上“偷菜”的犯罪成本几乎为零 ,又没有任何监督机制,网民就在增加财富的欲望鼓动下,突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底线,放下“羞耻感”去实现自己的发家致富的梦想。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和道德规范的过程。社会通过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成为适应社会规范的合格公民。而网络游戏却造成玩家人格异化,将负面影响放大化,道德底线丧失,偏好采用极端方式处理问题。由于虚拟自我与社会现实中的自我社会角色难以重合,玩家就将虚拟世界中的处事方式嫁接到社会现实中,造成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开心农场中“偷菜”行为的出现,在受访的玩家中对此均没有羞耻感,这种潜在的道德底线的失守,学者应给予高度关注。 原载《中国青年研究》(京),2009.9.48~51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反刍外诱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谢海燕 需要具有两面性,可以促使人行善,也可以驱使人作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境界的不同,需要观也千差万别。为避免需要的消极作用或消极性的需要,我们必须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合理的需要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具体说,就是要引导青少年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握好个人需要的尺度,使自己的行为既能满足个人需要,达到个人目标,又能对社会和集体有利。因此在对青少年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让青少年明白什么是合理的需要,如何才能形成合理的需要观。一般来说,形成合理的需要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个人需要与集体需要相协调;二是个人需要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三是确立个人需要应考虑环境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可能以及自身的能力。 原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太原)2009.3.18~21 “80后”社会角色的媒体框架构建 陈兮 呼唤“80后”社会角色的回归就要求构建平衡的媒体框架。“平衡的报道框架,包括事实的平衡、观点的平衡、议题的平衡等多方面的平衡”。要做到这一点,要求记者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放下狭隘的功利追求,以客观的负责任的态度关注“80后”。“80后”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社会的关怀。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他们,只会使他们陷于更恶劣的成长环境中,这就需要记者从主观上改变意识和认知上对“80后”的偏见,以平等的眼光审视和关注“80后”群体,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要求媒体为“80后”提供更多话语表达渠道和信息服务,让“80后”的声音和要求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 原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武汉),2009.9上.22~25 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肖杏烟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多重的,生命是教育的重心,生命可以同时是教育的内容、目的、对象和基础,整个教育活动都要围绕生命这个核心来开展,即在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中生命是主角,教育是为生命服务的。这样,生命教育的内容至少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知识教育,即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生命,珍惜生命。其次是生存能力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有限性,提升生命质量,正确处理人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再次是生活挫折教育,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应对心理、抗挫折能力,乐观面对人生。最后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陶冶健全人格。 原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京)2009.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