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独立杂志

——对《RICE》的个案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苏桂艳,山东省德州学院中文系教师,山东省德州学院

原文出处:
新闻知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9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体现青年亚文化特色的独立杂志《RICE》

      独立杂志是指游离于主流文化边缘,思想独立、发行独立,不被商业利益左右的杂志。“它生来就是小众的、个性的、自抒胸臆和天马行空的,但也正因如此,独立杂志成为次文化的天堂口。”,在国内,最早的独立杂志是用来作为艺术创作的内部交流的,大学生创办杂志且独立发行是近几年的事。

      内地大学生做独立杂志是受欧洲、香港等地的年轻人办新锐期刊潮流影响,特别是香港的“2002年杂志新浪潮”的影响直接、影响力大。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过去,香港经济的信心逐渐增强,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急于将自己的新锐理念和对生活的青春感悟用期刊做载体加以表达。一时间出现了众多充满时代“潮”气、注重视觉快感与自我表达的新锐期刊。《士多》(充满个人化、设计化和香港本土化色彩)、《IdN》(永远给予你新鲜感的视觉设计杂志)、《CREAM》(将物质和流行品牌与商业文化很好的结合)、《JET》(潮流与文学的合体)。尤其是《士多》的成功更是成为杂志界的传奇、年轻人仿效的对象。两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亲历亲为、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用文字和图像表达出来,其商业成功也给予年轻人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大学生独立杂志都以独特的编辑风格和话语方式著称。天津大学生创办的《扭秧歌》杂志,是英文New Younger的音译,但这中文名字无形中应合了年轻人的一种舞蹈状态。显得恰到好处。其封底的主题语“介揍是我们的地界儿”(发行了12期后停刊);重庆独立杂志《痒》(英文Subyoung)的叛逆性相对来说更强烈,主编耳痛,自认为自己编的是一本地下杂志,“地下是一种偏执的心态,一种厌倦的表情,一种明知改变为了现状却仍然苦苦地反抗”,“我们的世界很糟糕/我们的现实比理想更容易让我们疲倦,不是么?/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痒》/《痒》是一种很难受却不能致命的摧残”。(独立杂志《痒》发刊词)杂志畅谈摇滚、诗歌、性,重新探讨了西方“堕落的一代”的文化意义。广州的《RICE》(米饭),当属最有代表性且勇于坚持的大学生独立杂志。由广州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学生创办的季刊,创刊于2005年暑假,共发行了九期,拥有大量的大学生读者和较好的声誉。创办初衷是“希望能通过独特的视觉和独立的思考,来表现当今大学生和其他年轻人的生活态度;通过有别于传统校园杂志的角度,通过某些特定的主题,来关注社会百态和学生生活。”抛弃社会主流意识对学生生活的定义和束缚,从自我的角度来反映和界定大学生生活状态,与主流文化区隔化是他们的自觉和身体力行的独立策略。

      这些大学生杂志都体现了鲜明的青年亚文化风格。青年亚文化是指在社会中,以青年为主体的一种非主流文化活动。最早提出“青年文化”一词的是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丹尼尔·贝尔等人,他们当时称其为“反文化”,主要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一系列反叛运动,反越战、妇女运动等,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等方面的文化“革命”,他们甚至反抗以技术为主体的工业化革命。所以在整体文化视野里,青年亚文化是做为与主流文化“相对”甚至“相反”的一面出现的。

      《RICE》杂志作为广州大学生的集体创作,既不同于天津《扭秧歌》的无赖与地痞气,也不同于重庆的《痒》的颓废感,而散发着温和又暧昧的气息。这一反我们对青年亚文化的刻板印象。我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是在中国,由于漫长的封建历史、落后的经济、高度一统的教化思想,使得青年文化生存的领地非常狭窄和艰难,可以依靠的资源也非常缺乏;其次是广州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也起到决定作用,广州的开放性和实用品格形成由来以久,在古代因远离中原远离皇权控制,使广州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吸纳达到最强,当代,广州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且是最早的受益者;三是中国现代化现状影响,虽然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已经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程度相似,但中西部地区仍然很落后,远未达到现代化程度,“后现代主义”也未能席卷全国。在这样的环境里,青年亚文化与他所处主流文化的磨擦并不强烈,再加上主流文化对青年行为更加包容和非政治化的引导,使其呈现出“混杂”状态。但这并不表明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趋向合流,它仍然保持着自己明显的区分性和独特性。

      二、《RICE》的独立性

      1、RICE的仪式化

      尽管《RICE》对米的意义做了很多的延伸和建构,米的不可否认的实际作用是“吃”,是中国南方人的传统主食。成长状态的大学生,每天都以“米”作为营养身体的主要来源,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之物”。以《RICE》作为杂志名字并将其仪式化,喻示年轻人淡化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向世俗沉落,拿起了世俗的筷子伸向世俗的碗。“仪式化行为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行为模式。指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套个人化的、重复进行的、遵循一定程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将不同形状的米象征多元社会和不同的选择。杂志发刊辞这样说:“一碗白饭一杯茶,不过是为了表明一个存在的身份。我们始终坚信多元化才是正常的。”一再强调选择的重要,“RICE是一个有态度的词语,亦是一种可以延伸的自由斟精神。事实上每个人都在做出选择。”杂志所主张的多元和选择,与主流思想相近,有向其靠拢和共融的迹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