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作 者:

作者简介:
卢雍政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原文出处:
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9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胡锦涛同志多次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青年志愿者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党的十七大对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中央文明委印发了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我们应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强调公平正义,提倡团结互助,追求平等友爱,注重共建共享。志愿服务体现了人与人相互关爱、人与社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其文化内核、功能定位和运行规律都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志愿服务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准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思想家讲的“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都倡导人们推己及人、多行善事、帮助他人。志愿服务继承和弘扬了这些传统美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提倡公平竞争、提高效率,又需要强调互助合作、共同发展。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符合这一道德准则的要求。当前,志愿服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了高度认同,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志愿服务是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服务的重要环节。市场激烈竞争导致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加强政府服务,就是通过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为公众生活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加强市场服务,就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奠定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服务,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志愿服务,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生活方式,及时弥补政府和市场的某些缺位,缓解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些矛盾,促进社会群体和谐共处。多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以扶贫济困、促进发展为主题,成为政府一部分社会职能转移的承接者,成为一部分社会矛盾的调和者,起到了社会“减压阀”、“润滑剂”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志愿服务实现了正确引领、积极动员和广泛参与的有机统一。志愿服务具有凝聚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社会意识的功能。它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尊重社会公众的自主意识,开辟了彰显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崭新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动员方式,志愿服务顺应公众特别是青年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坚持人人能为、人人可为,为公众搭建了参与社会建设、实现自身价值的开放式实践平台。

      牢牢把握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方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大有可为。志愿服务事业应发挥自身优势,从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出发,坚持正确方向,提升发展水平,努力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把握志愿服务事业的战略方向。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指出,这一创举(指星期六义务劳动)的重大意义在于工人不图报酬地从事额外工作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于工人自觉自愿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创精神。这一重要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服务社会的一大创举。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应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离开党的正确领导,志愿服务事业就有可能变成一般性的公益活动,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实践,忽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巨大热情,志愿服务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把握志愿服务事业的育人导向。把一代又一代青年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是在实践中培养“四有新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成长为“四个新一代”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交织、自身成长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紧密相连的新形势下,应正确把握志愿服务的育人导向,通过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把服务青年成长的阶段性工作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长期任务结合起来,把培养富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合格公民和培养顺应时代潮流、值得信赖、堪当重任的先进青年结合起来,使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实践者。在不平凡的2008年,志愿服务在实践育人方面的作用得到了集中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分别有170万名志愿者和491万名志愿者参与了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大事、难事、急事,其中大多数是青年。他们自觉担当、奋勇向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向祖国和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整体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