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志红,浙江省团校。(杭州 310012)

原文出处: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已日益显现出来,特别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已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我国的实体经济,对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雪上加霜。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能走出寒冬,迎来春天,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9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29(2009)02-0026-05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就业矛盾也日益突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更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如何应对这个就业寒冬,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三大矛盾

      矛盾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高增长与经济下滑、就业岗位数量减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体制进行了大改革,中专升高职,专科升本科,校园面积成倍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连续7年大规模的提增这一系列举措,结束了以往高考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跨出了飞跃性的一步。但随着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难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200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45万,其中高职院校为61万;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是2002年的约3.9倍。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更将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以浙江省为例,2008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是21.49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23.26万,比2008年增加1.77万,增长8.2%。仅从大学毕业生的绝对数来说,2009年的就业形势已不容乐观。

      然而,更为严峻的是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经济和就业影响非常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至今未有转机迹象,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专家估计,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金融危机将持续5年左右,中国制造业和贸易业在2009年下半年将面临更严峻考验,销售低迷、亏损幅度加大、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从中国经济内部来讲,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年的持续高增长,也存在周期性调整的压力,2008年下半年以来,投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受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用工需求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而且这种影响还在进一步加剧。这种两相背离的局面已在2009春节后的一些大学生招聘会上得到充分反映。节后的人才市场一开门,就迎来了蜂拥而至的大学生。在杭州,许多大学生对工资的要求已低于家庭保姆的工资水平,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春节一上班,杭州市上城区民政局就在报纸上发了一条“公开招聘20名社区工作者”的“豆腐干”文章,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前来报名的高校毕业生就有198名,其中还有30多名研究生。大学生就业确是遇到了寒冷而漫长的严冬。

      矛盾二: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过剩与短缺同时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得到转变,走的是一条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迅速扩张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这种高增长积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一种以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依托、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时期,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更需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加速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转变。然而我们的高校适应市场的能力还很弱,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特别是人才的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对接尤其难以把握,以致人才市场的专业供求偏差加大,专业结构失衡尤为突出。

      专业结构矛盾凸显,决定了不同专业就业率差异明显。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04—2007年工学类专业的就业率占据了绝对的优势。2007年就业率位于前60位的专业大都是工程类专业或应用型强的现代新兴专业。据浙江省一人才网站发布的求职信息情况显示,包括温州在内,2008年浙江省内IT、教育培训、金融、机械、电子、传媒、建筑、医药、服装、化工等10个行业成了浙江毕业生求职的热门方向。教育培训行业已从往年的相对冷落行业,成了2008年求职的第二热门行业。不过,该人力资源网站人士表示,从毕业生的求职信息看,不少毕业生在求职时有些想当然或看得太片面了,因为他们青睐的求职行业,却不一定就是就业率高的行业。在这10个热门行业中排在最后一位的“机械”行业,却在求职热门名列第四;而就业率名列榜首的建筑行业,似乎并不太引起求职者的热情,只列求职热门的第七。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更加理智,注重实用,已经逐渐由“唯学历是用”转为“唯能力是用”,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也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嬗变。一方面,企业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不再追求高学历,职位供给向低学历者倾斜。从人才市场的学历供求结构可见,本科以下的职位供求比最低,以致近几年本科生就业率在逐年降低,而专科生就业率却逐年上升。另一方面,为不断开拓市场,企业的择人标准抬高,希望招聘的人才既是技能型的,又是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以适应市场的多变。然而,眼下许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陈旧、单一,离企业期望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这就造成人才供需能力结构矛盾加大,过剩与短缺同时存在。一边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企业招聘不到所需要人才,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偏差,反映了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