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视角看1949年以来的中国青少年偶像 包蕾萍 从这个“互构”角度对看当代青少年偶像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我们会发现三方面的意义:首先,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竞争令个体面前所呈现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多变,对偶像的价值判断标准更难达成一致,对偶像的认同表现出差异化的特点;其次,制度内外利益主体的存在,为个体利益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可能,个体也在此拥有了超越以前时代的话语权利;最后,青少年偶像建构模式的日趋复杂和多元化,也说明中国社会内部的结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单一的垂直型上下层级关系,发展为扁平型并联关系。制度力量、市场力量、个体力量在偶像建构这一事件上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实际上也是当代社会不同结构力量之间平衡协调可能性的反映。允许不同力量间互动和制衡的存在,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社会制度和未来一代精神世界丰富性的动力所在,但在这种新的社会结构力量格局中,如何去塑造或建构反映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偶像还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 原载《青年研究》(京),2009.1.67~75 中国新生代群体内潜在冲突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以“80后”农民工和“80后”大学生为例 陈文龙 通过对“80后”农民工集体和“80后”大学生集体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他们中的哪一部分,都把未来的发展锁定在一些资源富集的大城市——这里社会资源丰富,特别是社会稀缺资源高度聚集。根据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等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持续不断地把人们区分为拥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并在他们之间不平等地分配财富、权利和声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状态必将在新时期被逐渐打破,从而形成新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职业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新生代群体在将来的社会分层中获得较好社会地位,进而获得更多的财富、权利和声望的重要手段。 原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太原),2009.1.12~14 青少年对性别自我接纳及其影响因素 张艳霞 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在对第二性征的看法上,青少年在家庭中受同性父母影响最大,但女孩比男孩受同性父母的影响更大,而男孩比女孩受异性父母的影响更大。整体来看,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大于父亲。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前者受父母(主要是同性父母)影响最大者的人数较多,而后者因兄弟姐妹的影响而弱化了父母的作用。此外,可能与城市家庭中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有关,在家庭中受祖辈影响最大者在青少年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为零。而在家庭之外,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都是主要受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体的影响,受老师影响最大者的人数很少,并且男孩比女孩更多地从媒体中获取参考消息,而女孩比男孩更多地以父母为参考。然而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各种社会化主体对其性别自我接纳的影响力也发生变化,表现为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影响作用减弱,而同辈群体和媒体的作用增强,这一变化在男孩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 原载《青少年研究》(济南),2009.1.9~12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简论 张国民 廉利 祁维仙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根本性的问题。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精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要具备健康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与道德品质。这是学校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衡量各方面教育的根本标准与尺度。为此,生命教育也要围绕与贯穿这一根本宗旨,体现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就是说,以学校育人的根本宗旨统领生命教育的过程和内容,使生命教育更好地落实根本宗旨,把学生培养与塑造成为具有健康体魄与良好素质的优秀人才。也只有以育人为目的,生命教育才有了丰富的社会内涵与崇高的社会价值目标,从而避免生命教育进入“保命教育”的误区,真正使学生从生命的视角把握全命的本质与价值,更好地为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而珍惜生命、呵护生命、提升生命。 原载《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太谷),2009.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