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十六大后,团中央反复强调了共青团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十六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履行好团的职责,最关键的是要加强团的建设。当前在团的建设中,基层组织建设尤为重要。[1]”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的调研中,陆昊同志又先后强调“应对新挑战,要把全团注意力放到基层”[2],“全团要用最大决心支持推动基层工作”[3]。这实质上给予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即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背景之下,共青团的自身定位和工作重心必须进行适当的转移。这其中,作为直接联系共青团与团员青年临界点的基层工作是否能抓好,事实上关系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后备军、助手的共青团工作的兴衰成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抓好基层工作将成为检验共青团工作水平,工作成效的一条关键标准,做好基层工作也将成为共青团自身面对时代所做出的一种选择和回应。本文就加强共青团基层工作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思考。 一、理念转变:加强共青团基层工作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提出加强共青团基层工作的时代性和紧迫性,主要是基于对我国转型社会背景下,共青团、青年和青年工作已发生变化的一个形势判断。这种形势变化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共青团已经较难依靠组织直接管住青年利益和思想,目前青年利益和福利的获得手段主要来自于市场,而非必须依靠组织,靠以利益管思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二是共青团所塑造典型人物的影响力下降,社会上许多有影响的青年人物(如企业家、娱乐明星、学术明星)的成长已不再出自组织的培养和宣传;三是青年对政治活动的热情衰弱,共青团政治性的崇高追求甚至变向成为满足一小部分青年人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四是青年一代承受的生活压力增大,对利益的诉求越来越高,而由于我国体制转轨落后于社会转型,同时团工作覆盖面及所承担的功能还有待扩展,团的作用发挥与青年需要仍有一定的距离。正是这样,“共青团会跟党走,青年是不是一定会跟团走”,“管不住青年利益的情况下如何管住思想”,“共青团究竟能不能满足青年在新时期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便被提了出来。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发展的变化总是会使组织的外在环境发生改变。因此,一个组织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智慧对这样一些变化予以应对。实际上,面对同样的问题,结合不同的情况,给出的答案是不尽相同的。大体上,我们可以有三种思路应对上述变化。思路一:统战法。这一思路的前提是,承认目前我们团组织覆盖面还不完整,团本身工作手段还不丰富,因此,要团结凝聚青年,甚至要工作立竿见影,可在直接寻找当前优秀青年,特别是游离于我们传统组织外的“意见领袖”上下工夫,由此可采用“统战式”的“网络化”的方法。例如,对于游离于组织外的青年,不一定通过“建团的基层组织”的方式来联络之,而可以通过变向联系社团(或群体)领袖人物的方式来凝聚之。思路二:帮助法。这一思路前提是,承认当前青年人的思想状态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同时看到当前青年的思想和行动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之内,除了出现问题外,我们不一定要主动联系“新青年”,但可对他们密切关注,同时保证,他们主动上门,我们能够做到提供他们帮助和便利,这实际上是一种“我不主动来找你,但你可以来找我”的状态。思路三:团建法。这是指共青团面对环境挑战,进行政策调整,对内加强建设,对外积极行动,主动应对变化,特别是集中火力去攻破自身的薄弱点。 从理论上说,这三种思路其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思路一在小政府(团委小机关)与大社会(大量青年)的背景下,以统战为方法,不失为一种小成本,大成果的举措;思路二看到团组织资源在人力和物力上不够丰富,这种“救火”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之举。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思路一和二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着重大的缺陷,那就在于,它仅重视到了共青团的群众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共青团的政治性一面。在当前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最根本的职责是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我们这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最本质、最重要的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政治组织的共青团,方案一、二可以成为推动方案三实现的一个切入口和阶段,而不能是全部。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去巩固好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事实上,也正是这样,重视基层工作作为一项有时代性和紧迫性的课题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推动条件:共青团拥有资源体量和分配盘点 那么,我们又如何来推动团的基层工作呢?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首先要探讨一下当前开展基层工作的条件,对全团现拥有的资源体量和分配进行盘点分析。这是目前基层运用有限资源和我们能调动资源支持基层的前提。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体量,即全团手中主要有哪些资源。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曾将资本(资源)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类型,后来,学者格仑斯基、克尔博、罗斯曼等人又分别进一步提出了七种资源形式: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声望资源、公民资源、人力资源[4]。这里,笔者大体上对共青团的相关资源给予这样的盘点。 ——经济资源。这是指共青团能调动的财力的多寡。目前,共青团组织的主要经济资源来源于上级拨款,一些活跃的基层共青团在活动中能够争取一些社会赞助。但总体上看,团组织经济资源较少,越到基层,共青团争取社会赞助的难度越大。 ——政治资源。这是指共青团组织在我国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及其所拥有的政治号召力和活动能量。首先,共青团是执政党的青年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同时,共青团及其青联组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界别代表,中国共青团是人民团体之一。因此,其政治资源有合法性。但是,也要看到,其地位在机关中不算很高,换句话说,需要有为,才会有位。 ——文化资源。这是指共青团的文化品质及所拥有的文化品牌。目前我国共青团组织内部文化较为丰富,但其掌握的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比较少,特别是在娱乐文化上资源不多,故而对青年直接影响力不算大,需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