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休闲教育为预防措施:应对中国青少年的危险行为

作 者:

作者简介:
[美]琳达·L.凯德维尔,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娱乐、公园和旅游管理系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城 16802)

原文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全球化不仅对发达国家,也对发展中国家的很多人产生了影响。尽管全球化以及随之而至的科技进步带来了许多好的机遇和变化,同时亦存在某种负面效应。全球现代青少年面临着一些生活方式问题,特别是中国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对此,可以使用两种相辅相成的办法:预防措施和休闲教育。西方国家设计的时间层面和健康层面为主的介入性预防措施,经过适当修改后也可在中国加以应用,可以帮助中国青少年预防诸如犯罪、吸毒、网络游戏痴迷等危险行为,促进发展健康行为。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09 年 06 期

字号:

      纵观全球,很多青少年所处的社会正在急速变化。这些青少年受全球化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因为他们接触全球化体系的途径各有不同(如大众传媒和互联网)。例如,Guoyang指出,就意识形态、感情和行为而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与前几代人大相径庭[1]。

      全球化和现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经济政策等都产生了影响,但对青少年而言,有一点比较重要:他们是如何利用时间的。青少年是否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这个问题或许还有争议,但他们打发空闲时间的方式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利用空闲时间的方式可以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健康或危险。休闲通常被描述为人们积极健康地利用空闲时间的方式,尽管其范畴已超越了对时间的“利用”。从西方的视角来看,休闲所体现的观点是,享受有趣味的、有个人意义、有自我表现和自我认可的对时间的利用,而且发自内心地享受。很多学者都坚信,休闲是一种自由选择活动,它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转变和发展。

      休闲是一个植根于文化的专业术语。Wu等人认为,语言可能会使休闲的参与模式和时间利用的准确评价变得模糊不清①。他们指出,如果用汉字解释“休闲”一词,“休闲”在汉语中表达的是“休”和“闲”的概念,暗指“休息”和“闲散”,即没有积极地从事某件事。他们还指出,依照儒家思想,休闲的重要性仅是针对学校课业和勤奋苦学而言的。要真正理解有儒家思想及发达工业的亚洲社会青少年的休闲,就必须先了解这个关系。

      尽管存在上述差异,所有青少年,无论其社会背景如何,都有体验休闲时间的需要和权利,都应该以符合其文化身份的方式休闲,由此促进个人发展和健康,减少危险行为和不健康行为。一整套令人信服的研究证据表明,积极乐观地利用休闲可以形成一种促进人类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青少年面临的挑战

      笔者在本文中所探讨的主要是十二岁以上的青少年。这个年龄段在许多社会被称为青春期。布朗和拉森指出,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共同点是,这是青少年的转型阶段,也是他们从孩提时代迈向成人时代的预备阶段[2]6,这一共同特点在所有社会里都有体现。青少年由此开始了他们学着成为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成年人之旅程。

      现代青少年面临许多挑战,他们成长在一个与其父母辈完全不同的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很不稳定,既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滋生不少问题。很多良好的机遇和乐观的收益都与他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世界有关。仅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以前离群索居的青少年如今不仅可以将自己展现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以种种方式(如我的空间、相册、青少年的“第二次生命”)、通过种种形式(如博客、互联网视频、在线讨论)与别人进行联系。另一方面,很多学者又将全球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增加,归因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压力和机会。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和种种压力,毒品滥用和酗酒行为,危险的性行为和体育锻炼缺乏,成了全世界人们共同担忧的问题。这些危险行为有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碍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阻碍他们成为有主观能动性和有实力的成年人。

      这些问题同样出现在中国。比如,近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就有一份对转型时期青少年的调查报告,其中大多数问题都集中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包括身心发展、休闲行为、消费行为、就业问题、大众文化、互联网使用和青少年犯罪[3]。据Wu等人报道,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的吸毒人数增加了12.9%。他们尤其对云南省18—29岁的青少年吸毒人数的增加表示担忧。他们的报告说,1994年,在吸毒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这个年龄段的吸毒人数为28%。另外,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速度也随之增长[4]。

      中国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严重[5-6],与其他七个国家相比,中国(香港)青少年患抑郁症和自闭症的比例最高[7]。通过对中国大量青少年(16 472名)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约80%的青少年“心理健全”[7]26。然而,一份题为“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的构建和培养”的研究报告有节制地指出,青少年人群中存在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激烈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意识也许是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源。该报告还表明,青少年对其身体和精神变化的心理忍耐力也在减弱。学生们称,他们不知道该对谁倾诉自身问题,一般人就把问题留给自己咀嚼苦咽,从而变得日益孤立或抑郁[3]。

      青少年对网络和电脑游戏痴迷上瘾,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8]。2005年,广州青少年研究中心分别在广州、香港和澳门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812名)为5所中学的学生,其中女生占52.7%,男生占47.3%。这些学生中有30.1%经常上网,64.9%偶尔上网,只有5%的学生从来不上网。40%的学生一次性连续上网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31.8%的学生连续上网时间超过9个小时。他们上网首先是聊天(35.9%),其次是打游戏(21.8%)②。上网问题已如此严重,大兴县的“网瘾治疗中心”成立了青少年新兵训练营式的康复中心,进入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大部分为14岁至19岁的男生。自2004年以来,已有1500人被送往此中心。有不少人都将上网成瘾的原因归咎于父母和社会对他们学习成绩的过高期望。兰森的报告认为,上网是他们获得自我满足、接近社会、逃避日常压力的一种途径[9]。

      不仅青少年网瘾成性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也让人担忧:他们缺乏运动锻炼,由此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病的增多。认识到体能检测的必要性后,北京于2000年成立了中国国家体能测试中心,并于2002年和2005年分别展开了两次大规模调查活动。在2005年,有245 000名年龄在3—69岁之间的人接受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被调查者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略有好转,但其忍耐力、速度、爆发力和体力均有所下降,而且超重、肥胖和近视也有所增加③。2002年,中国教育部在14个省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检测网络,以检测青少年身体发育中的变化[3]。检测结果忧喜参半,令人欣喜的是,青少年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比例大幅下降,身高、体重和胸围有明显增长。然而,全国体格健康调研报告显示,青少年的耐力有所下降,更令人担忧的可能是肥胖病的快速增长。1995年,7—18岁男孩肥胖病的发病率为3.98%,2000年上升至8.86%,2002年攀升至11.5%;女孩肥胖病的发病率也由1.97%上升至2.43%,并再度攀升至4.27%。调研结果还显示,10—12岁的男孩最容易患超重症和肥胖病,城市的男孩尤其如此;13—15岁的女孩患肥胖病的危险最大[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