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失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分析 孙丽园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据统计,青少年对媒体选择只留下三种,手机占61.6%,电脑占53%,电视占47.6%,其原因依次为使用便捷、信息量大、接触容易、可信度高。青少年与这些媒介接触后,主要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观点思维、人生价值观、知识结构、行为方式。青少年青睐新媒体,但对新媒体提供给受众的内容,青少年认为:鱼龙混杂的占54.8%,色情内容较多的占47.6%,社会对网络缺少管理的占43.6%.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青少年对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内容还不是十分满意,致使他们对内容产生了不信任,尤其是新媒体对暴力案件的报道,更是有26.3%的人认为是不可信的,23.7%的人认为不知道是否可信。他们认为,现今网络的暴力案件受关注的原因依次是宣传过多、假大空、以偏概全、细节描述过多,满足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和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目的。 原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京),2008.12.50~51 在“扎根”与“归根”之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何绍辉 乡村生活本身的特性妨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归根”。乡村社会有乡村社会本身的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亦有本身的生活、生存和运作逻辑,凡是对这些方式和逻辑缺乏应有内化者,都将难以适应乡村生活。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尽管他们大部分都是在乡村生活,但是,由于父母的宠爱,他们在乡村社会的社会化是不完全的,因此,对于真正的乡村生活,他们缺乏一种体验和真实的触摸。待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流转多圈后回到乡村时,他们的乡村生活经验早已去熟悉化,他们要想回归乡土,还需要对乡村生活进行再社会化,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归根”的难处所在。 原载《青年研究》(京),2008.11.9~14 学生干部“职务违规”现象之反思 李莉莎 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给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的行为过程和结果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和态度。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触犯的规则中最高的莫过于校规校纪,所招致的惩罚中最严的也不过是校内纪律处分,其惩罚的严厉性远比不上法律制裁,这当然还不包括高校对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的诸多忽视甚至放纵的事实。在进行收益与成本的经济学分析之后,大学生看到,职务违规行为给其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其付出的成本,经常的职务违规行为可为其带来令人艳羡的“收益”,这不仅让违规者乐此不疲,也让更多的旁观者趋之若鹜。长此以往,偶尔的违规行为逐渐衍变为获利的常规行为,后果就是大学生的规则意识逐渐淡漠、秩序观发生紊乱、特权观急速生成。 原载《青少年犯罪问题》(沪),2006.31~35 非理性选择单身与青年社会化 何绍辉 曹述蓉 人自从一出生就进行着社会化,社会化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人格的形成过程,是社会化的重要目标。“社会化的目标,简言之,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心理学认为合格社会成员主要体现在人格与自我形成与发展上。所谓人格,是指个体的思维、感情和行为的特征性方式的整体模式,这些特征性方式构与个体与环境相互全用的独特方法。人格的生成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一定的渠道和载体。求爱和组建家庭作为青年社会化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格培养和生成的过程。青年非理性主动选择单身可以说是武断地切断了自己社会化历程,使反映和认识“自我”的载体缺失。处于单身中的青年,不但情感无处诉求,甚至自我也无法得到表达和认识,这就有可能造成单身青年的认同危机和人格危机,造成潜在的社会问题。 原载《青少年研究》(济南),2008.6.19~20,23 中美青少年品格教育比较 刘冬梅 美国复兴的品格教育实践证明,家庭、社区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品格的多种决定性因素。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积极作用。美国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了社区的品格教育资源,在学校品格教育目标的统摄下建构一个学生学习的真实性情境,促进了他们对学校要求的核心价值和美德的真切理解和体验,形成真实的行为习惯。我国中小学虽有家长学校,但社区教育还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远未发挥其效能。所以借鉴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经验,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的道德责任,三者密切结合,发挥更大的系统功能。学校为社区的进步、家庭的幸福服务,社区和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工作、儿童的教育工作。这种互动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机制。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得学校必须跳出校园的范围考虑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力量;而地方行政部门在这方面应做更多的协调工作,把它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考虑中。 原载《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长沙),2008.11.106~107 论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育 刘东升 青少年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自主去观察、审视和判断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道德能力体系内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育要以两个方面为基础:一方面是继续发挥典型道德教育或示范性道德教育的优点,为青少年展示道德的正面形象,为其道德思考能力的培养提供经验性的素材;另一方面是鼓励青少年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行为进行自主的道德批判,使之分清哪些是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物和现象,哪些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物和现象,哪些是过去符合而现在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物和现象,哪些是现在符合而将来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物和现象,从而有效地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思考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