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与人生观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民论坛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腐败现象是侵蚀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毒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清除腐败现象,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治标,就是要查处大案要案,惩治腐败分子;治本,就是要清除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条件,通过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腐败现象产生和蔓延的思想根源之一,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观出现了扭曲。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教育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之一。腐败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几千年封建社会剥削阶级残余思想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思想根源上去找原因。人们的行为是受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制约和支配的。一切腐败现象共同的特征,就是把个人得失视为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奉行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原则:以追求享受为人生的最高目的。这种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同无产阶级所要求的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它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深刻的思想根源。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宣传少了。有的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就不需要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了,否则就可能束缚人们的手脚。至于反腐败,只要制度、法律健全了,就可以防止腐败行为的产生。当然,制度和法律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完备的制度、健全的法律,能使好人更好地做好事,使坏人难以做坏事。但是必须看到,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绝对完备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况且,再完备的法律也有顾及不到的地方。如果人的人生观出现了问题,再好的制度,再完备的法律,在执行过程中都会被扭曲,都会出现知法犯法,执法违法的问题。如果不承认这一点,我们就难以解释为什么在我国同样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有的人能够成为廉洁奉公的模范,而有的人则蜕变成了腐败分子。由此可见,消除腐败现象必须从加强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入手。

      在反腐败斗争中开展人生观教育的基本课题是:抵制剥削阶级腐朽世界观的侵蚀,克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也会乘机而入,侵蚀党的机体。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最主要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政治权力的运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领导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极大地创造社会财富,增强国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应看到,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求利原则也不断寻求进入政治领域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需要就是那些受剥削阶级人生观腐蚀的少数党员干部。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我们党内的一些干部贪恋钱财、贪图享受的思想,搞钱权交易,导致腐败的滋生蔓延。因此,克服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防止权力商品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解决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无论过去、现在、将来,这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

      当前,人生观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树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狠抓廉政建设,取得了成效,党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是,在党内,在国家机关中,还确实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现在一部分同志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淡薄了,少数干部在金钱至上、及时行乐的腐朽思想支配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现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两件事:一是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二是铺张浪费、奢侈挥霍。所有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都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如果任其泛滥,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会丧失,最终必将损害党的事业。所以,必须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用无产阶级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在反腐倡廉中深化人生观教育,其意义在于防微杜渐,除患于朱萌。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人生观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并同执纪办案和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相结合,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成效。我们深信,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来武装自己,在精神生活中达到新的境界,必将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