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的关联研究

——理论假说以及基于VAR模型的经验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帆,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曾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102 张帆(1982-),男,浙江温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 曾铮(1979-),男,重庆綦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

原文出处:
科学学研究

内容提要:

运用标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技术标准和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首先,文章在相关理论综述后,在标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对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四个基本假说命题。接着,文章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的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技术标准和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呈现弱化性、递减性和单向性的特征。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12 期

字号:

      标准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ization)认为技术标准制定对现实经济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实体中不可或缺的市场制度因素[1]。技术标准的直接经济作用主要有形成生产和消费内部的兼容与接口[2]、规定市场交易的最低限度质量和保障市场交易安全[3]、简化市场交易品种[4]以及提供市场信息和进行市场检测[5]。同时,技术标准对现实经济的具体影响可以分解为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对技术革新和技术外溢的影响、对市场贸易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几个方面[6]。正是由于现代经济社会中技术标准对经济多层面的影响,许多国家开始注重技术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技术标准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7]。

      通过上述基本理论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首先,技术标准成为现代市场的主要制度性因素;此外,技术标准是重要的市场工具,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市场机制渠道形成的[8],它通过对构成市场的要素进行影响而发挥作用[9]。由此,可以看出,技术标准的经济影响的中间路径是市场要素,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的关联程度成为技术标准发挥市场功能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由于技术标准的巨大作用,很多国家已经把技术标准化战略作为了国家产业政策的一部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专门成立了技术标准化的研究机构,并资助标准经济学的研究工作[10]。现有国际主流标准经济学的研究大体上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研究标准制定组织的标准提供,也就是分析为什么要制定标准;另外一个是研究标准的经济效应,也就是分析标准的实际市场效果。在这两个研究层次中,后者决定了一国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的基本评价,所以成为了标准经济学近年来主要研究的议题[11]。但是,从本文上书分析可以看出,以微观市场为角度研究技术标准的经济影响就必须考量技术标准和市场要素的关联关系,从而判断技术标准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效率和程度。然而,现有标准经济学文献中,鲜有对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关联的研究,而是直接越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渠道直接研究技术标准和最终经济运行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忽视了技术标准对经济运行结果产生影响的渠道变量,这大大降低了标准化经济效应研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我们将以现有标准经济学文献为依据,系统考虑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一般的理论假说;并以中国的数据为背景进行经验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说,以丰富标准经济学对技术标准经济效应的研究,构建技术标准经济效应的中间渠道理论。

      1 理论假说及实证模型设定

      1.1 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关系的理论假说

      (1)市场要素及市场运行机制

      总体而言,市场经济内部的要素包含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制度和规则等几个方面。市场经济主体根据市场制度和规则,通过对客体的交易成本进行控制,以达到利润最大化。通过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在市场制度和规则框架下的交易与互动,市场机制才得以顺利的实现。

      具体来说,经济主体是具有产权,自主进行经济活动,承担相应经济责任,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法人和自然人,它主要包括企业和家庭两个基本的经济单位①。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家庭则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决不存在没有自身经济利益、不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经济活动目标的经济主体。市场客体就是市场中买卖的商品和劳务,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中的一切物品和劳动都可以买卖,从而成为市场客体。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经济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直接满足人生活需要的消费品和劳务都进入市场,成为市场客体。市场制度和规则是市场经济与制度的结合,North和Thomas[12]指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的主要经济功能是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②,所以对于制度的具体刻画通常是以制度实行的效果,也就是社会交易成本的变化为手段的。

      市场主体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协调的交易规则、遵循市场经济固有的游戏规则——市场制度和规则,对产品和劳务等市场客体进行生产和消费,同时通过确定商品和人的各种属性和动机来控制市场的交易成本。由此,市场主体、客体及其存在的制度和规则环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运行机制。

      (2)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关联的理论假说

      通过本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制度和规则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三个基本的市场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嵌入,互为背景,形成了市场整体运行的基本市场机制,技术标准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正是通过这些决定市场基本特征的市场要素发挥作用的。由此,下面本文将依据现有标准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四个技术标准与市场要素关联的核心理论假说。

      假说1:技术标准能够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

      现代社会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协作”生产阶段,正是技术标准造就了“生产方的规模经济”[13],从而实现企业的成本下降,总产量提高,最终实现利润的增长。其具体原因是:首先,规模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劳动和资本的更大程度的专业化和分工,而专业化和分工的前提是标准化。由于专业化或分工,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之间会出现协调困难,不同专业之间需要进行协调。这样,社会分工的规模效应的实现就必然要求某种协调机制,这种协调机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技术标准,只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遵守共同的标准,他们的活动才能得到协调,才能产生分工的规模效应。此外,规模经济来源于作业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在零部件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基于标准化的连续生产流水线作业法,把生产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标准化和管理的标准化,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因此,技术标准能够使传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实现规模经济[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