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整合理论与方法解决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探讨

作者简介:
申长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4);王玲,雷家骕,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

原文出处:
中国软科学

内容提要:

全球竞争促使企业从内部和外部不断调整和改善创新的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广泛地在中国企业不断推广实施,并从中受益。但是,技术创新后面向批量化制造的技术整合(Technology Integration on Manufacturing,本文简称为TIM)成为新的问题,它对于改善企业的技术制造能力和管理竞争能力,十分重要。也给政府的企业技术创新、甚至是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有待调整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证案例方面探讨了用技术整合的理论和方法促进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字号: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竞争促使企业从内部和外部不断调整和改善创新的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广泛地在中国企业不断推广实施,并从中受益。但是,技术创新后面向批量化制造的技术整合(TIM)成为新的问题。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仅仅开发出产品技术不意味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只有将产品技术应用于批量化的生产,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经济效益,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1]。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将试验室开发的技术转化为批量生产线上的产品是目前我国技术创新的薄弱环节。以纳米技术为例,我国政府对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的研究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在纳米领域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但大量成果停留在实验室小试阶段,大约只有5%的实验室成果最终能够转化为规模化生产①。根据国家科技成果库的数据统计,2003年转化成果不到当年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总数的1/3,占国家库2003年全部成果总数的27.51%[2]。

      我国不少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自行研制出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升级。但很多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发现与现有的生产环境不适应,只好将老产品的生产线“切割成段”,“段”间靠手工操作连接,然后再来生产新产品,结果新产品生产的“批量小、质量差、均一性差、效率低”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创新产品根本就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的原因何在?我们进行的调研与分析发现,产业界轻视、忽视或不愿进行“产品创新之后、批量化产销之前的技术整合”实践,学术界缺少对于“产品创新之后、批量化产销之前的技术整合”的规律性研究,政府缺少对于“产品创新之后、批量化产销之前的技术整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在大环境上,不少行业企业的技术整合还缺少相应的产业技术基础、资金投入和配套支持;等等。这些皆是形成前述问题的重要成因。它对于改善企业的技术制造能力和管理竞争能力,十分重要。也给政府制定企业技术创新、甚至是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有待调整的问题。

      二、技术整合的理论

      1.技术整合的界定 哈佛商学院马克·伊恩尼斯蒂(Marco Ianisiti)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出了技术整合的概念[3]。他认为,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的有效途径就是技术整合。所谓技术整合,就是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对多种技术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技术整合是企业用以选择和提炼在新产品开发、制造流程或服务中所使用的技术的方法,是否选择此策略以及执行此策略的效果,影响到企业创新的绩效和竞争的成败[4]。

      迈克·伊恩尼斯蒂认为,技术整合被看成是产品创新中整个研发活动的一个环节。这个研发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技术整合、开发(如图1所示),并认为技术整合活动对于企业R&D活动的高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1 Iansiti产品开发三阶段模型②

      伊恩尼斯蒂提出的技术整合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在继续进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企业将很多研究重点放在了应用科学研究上,企业通过求助于日益多样化的供应商与合伙人(大学、财团以及其他公司),以增加产品技术实现的可能性[5-6]。

      2.面向批量化制造的技术整合 尽管伊恩尼斯蒂教授等国外学者提出了“面向产品创新的技术整合”问题,并研究了技术整合的机理问题,但是,他们更多关注的是面向产品创新的技术整合,而忽视了面向批量化制造的技术整合。

      本文认为,所谓面向批量化制造的技术整合,就是将多门类知识(技术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多门类技术(产品设计、材料技术、工艺方案、设备系统、标准化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及控制技术等)及有关商业理念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进而形成有效的“产品制造方案、制造流程、管理方案、商业模式”,最终可以进行批量化制造的系统过程[7]。

      面向批量化制造的技术整合(TIM),其核心是解决工业化/商业化问题,如图2所示。

      

      图2 TIM研究范畴模型

      与面向产品创新的技术整合相比较,面向批量化生产的技术整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种差异表现在:

      第一,面向批量化生产的技术整合涉及更多的企业内部组织,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对企业操作层面和战略层面的影响更大,带给企业的风险更大。

      第二,面向批量化生产的技术整合与先进制造技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又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技术整合是过程,是方法。作为技术整合结果的“产品制造方案”和“产品制造流程”可能会用到某些先进制造技术,如柔性自动化技术、精益生产体系、敏捷制造、全能制造、独立单元综合制造系统等。

      第三,另外,“技术整合”可“整合”的不仅可以是新研发的技术,也可以是以往开发的技术,甚至可以是长期“束之高阁”的技术成果。如果技术整合团队能在“现有科技成果库”中发现技术整合所需要的某些技术,也可以将这些既有的技术成果用之于开发系统化的“产品制造方案和制造流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