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来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展望

作 者:

作者简介:
余达淮,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南京 210098 周晓桂,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南京 210098

原文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60年来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经历了纷繁变化的历程,初创并完善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除此之外,新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成就还创立了主体论伦理学、人学价值论伦理学、优良道德体系论伦理学等。然而,目前我国的伦理学学科体系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迫切需要从多重维度上思考建立更富时代张力的伦理学学科体系。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12 期

字号: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直到现在,历史已经走过了60年。回溯这60年中国伦理学的曲折发展历史,就理论体系而言,它首先延续了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文化反思对传统儒家伦理体系的全面颠覆,随即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统领下,重建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和伦理原则。经过学者们的不懈努力,初创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变革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因此,总结回顾60年中国伦理学学科体系的产生、发展与嬗变的历程及其主要成就和问题,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一、新中国60年来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伦理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严格地说是20世纪才开始起步的。当时新文化运动及其后期爆发的东西文化论战、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以及问题与主义论战,形成了自由主义的西化派伦理思想、现代新儒家伦理思想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三大思潮同生并进,相互斗争、相互冲撞的结果是,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潮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共产主义道德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直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内地取得了在伦理价值观上的支配和统治地位。与此相应,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得到了初步建立。

      60年来,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初创时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经受严重挫折的时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恢复时期和伦理学学科体系多样化发展繁荣时期。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期(1949-1965)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潮在中国内地取得了支配或统治地位,共产主义道德一跃而成为国家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体系,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也正处在探索奠基阶段。但由于受前苏联左倾思想的影响,伦理学被视为一种宣扬资产阶级道德理论的“伪科学”,一度被取消了它在新中国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1952年实行的高等院校系科调整和学科改造,伦理学被当作资产阶级的伪科学逐出学坛,从而使得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被迫中断。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才一度在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所恢复。当时伦理学领域里的讨论总体上是学术论争,李奇、周原冰、周辅成、张岱年、冯友兰、吴晗、冯定以及罗国杰、许启贤、王煦华等人均参与了当时关于共产主义道德问题的讨论,这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创立。但也需要指出,由于受当时政治氛围和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影响,讨论中存在着把学术问题政治化和对不同意见上纲上线予以批判的倾向,使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客观理性研究和深入研究面临着相当的困难。

      2.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遭受严重挫折、处于停滞阶段时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截然分割开来,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丝毫伦理学的意味,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50年代后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发展到极端,不仅造成了伦理学的停顿与扭曲,而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混乱、诚信缺失和道德危机,教训十分深刻。从总体上看,“文革”使我国伦理学学科的萌芽夭折,一连串的政治运动的冲击和干扰,又中断了刚刚开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伦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伦理学方面的研究文章、著作寥若星辰,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更是一种奢谈。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的恢复与复兴时期(1977-199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获得了新生。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先恢复了伦理学课程,之后,全国很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伦理学课,并开展了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也组建了伦理学研究室。1980年中国伦理学会正式成立,这为恢复伦理学的研究和展开伦理学的学术交流提供了组织保证。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先后建立了伦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此阶段内,为适应伦理学教学和教材建设的需要,一些伦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在吸取中外历史上伦理学原理或教材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实际,开拓探索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撰写并出版了数十种伦理学教科书。1982年,罗国杰主编了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随后又编著了《伦理学教程》、《伦理学》,建立并完善了一个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以道德现象为对象和以利益与道德关系为基本问题、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此体系的基本架构主导了中国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此外,唐凯麟、魏英敏、夏伟东等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体系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同时对东西方传统伦理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也全面展开,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这一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中国社会的道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问题新事物不断涌现,伦理学家们与时俱进,纷纷撰文或著书探讨改革开放所引起的道德变化以及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在学科建设上,伦理学界不约而同地开始考虑中国伦理学的大学科体系构架,初步形成了伦理学原理、中外伦理思想史的学科研究方向,伦理学的分支学科日渐独立而迅速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