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情岁月,它既是中国经济发展阔步前进的三十年,是我国国力渐次增强、社会和谐、民生跃升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经济伦理学由萌芽、形成到繁荣发展的三十年。在现实经济领域“致病”的吁求之下,在西方经济伦理学的学术影响之下,在伦理学研究由宏大走向细密的理论逻辑转向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伦理学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中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的轨迹主要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①。三十年来,经济伦理学已经走进高校的课堂,受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普遍欢迎。从论文、著作、教材的发表和出版,研究项目的确立,专业研究机构和专业学术研究队伍的形成,译介国外成果的涌现,日益频繁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方面看,经济伦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作为“显学之显学”的中国经济伦理学在过去的三十年有着长足的进步,逐渐确立了自己在伦理学谱系中的知识合法性地位,并成为伦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学术增长点。概言之,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伦理学主要围绕十五大热点展开,本文试逐一加以述析。 一、十五大热点问题 1.关于经济伦理学学科的基本问题:概念、学科定位与研究内容 研究经济伦理学,首先需要澄明的是经济伦理学的知识合法性问题。因所基于的学科语境和理论旨趣的异质性,学者们对经济伦理学概念的争议尤大。以周中之教授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经济伦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伦理学即企业伦理学,而广义的经济伦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决策、经济行为的伦理合理性,并研究经济活动中的组织和个人的伦理规范的学科。而陆晓禾研究员认为,经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标准、要求的关系问题。王小锡教授在1993年的《经济伦理学论纲》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了“经济伦理学”的概念,并认为,“经济伦理学研究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善恶取向及其应该不应该的经济行为规定”,“应该从实践——精神的视角上把握经济运行过程与伦理道德的关联,以及经济伦理的内涵、作用、规则等”[1]。夏伟东教授则认为,经济伦理学是以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伦理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活动中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为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确立道德价值准则和道德理想的科学[2]。 关于经济伦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学界存在歧见。陆晓禾研究员认为,经济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而夏伟东教授则认为,经济伦理学是实践伦理学,但又不能纳入应用伦理学的范畴。王小锡教授认为,经济伦理学是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特性的学科。其实,分歧的关键在于对于应用伦理学的界定不同。[3]而关于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周中之教授持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三层次说”。刘光明持“四环节说”。[4]夏伟东教授持“三层次和四个环节的统一说”。乔法荣和朱金瑞教授认为,应该是五环节(增加“科学技术”)和三层次说的结合。[5]上述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具有历史局限性。随着实践的发展,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深化和专门化已经产生了爆炸性的学科知识效应。 2.关于经济与伦理、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有无关系及有何关系 斯密难题这一“千年难题”至今一直困扰着中国学界。虽说迄今为止学人大多体认到经济与伦理、经济与道德之关系犹如鸟之两翼,须臾不可或缺,但亦有少数经济学学者认为,经济与伦理、与道德不可公度、毫无关系。其典型代表樊纲教授认为,经济学家谈道德是“不务正业”[6]。与张扬“经济学帝国主义”的路径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从亚当·斯密到边沁、密尔到康芒斯到哈耶克到罗尔斯等都认为经济学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合作,而一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如乔治·布坎南、缪尔达尔、科斯、诺斯、阿玛蒂亚·森等国际级的理论家正因为其经济学中的伦理关怀而赢得世界性声誉。国内学界亦涌现出一批“讲道德”的经济学家,比如厉以宁(道德力量是市场经济中除了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调节的“第三只手”)、许崇正、陈炳才、茅于轼、曾昭宁、韦森、汪丁丁等②。 而伦理学界的主要分歧不在于经济与伦理(道德)有无关系的问题上,而在于两者究竟有着何种关联,其主要观点有二:一是内生说;二是外灌说。从表面看来,两说似乎对立,思想方法实则相同(割裂经济与伦理道德之间的辩证关联)。万俊人教授认为,要从经济伦理的视角揭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亦即它自身的内在价值尺度(或合道德性)与外在价值评价(或道德规范)[7]。而樊浩教授与此类似,认为尽管道德内生于经济,但道德却对经济过程有着批判性[8]。王小锡教授认为,经济说到底是个道德问题,经济离开道德就无法理解。“物质利益实现的本身,并不只是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经济目的,更重要的又是实现着人的完美性的伦理道德目的。”[9] 此外,学界共同呼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如罗国杰教授指出,“要密切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道德规范体系”[10]。葛晨虹教授认为,“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是手段,又是目的,在此基础上来把握道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地位”[11]。侯惠勤教授等则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特别是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为指导,达到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12]。 3.关于经济伦理范畴研究的问题:经济伦理的范畴有哪些 马克思认为,任何科学的研究“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13]。因此,研究经济伦理就要深入研究其范畴,而范畴研究之最大特点只能靠科学的抽象力对现实经济生活进行合理抽象。章海山教授在《经济伦理范畴研究》一书中认为,经济伦理范畴及其体系的研究,应从市场经济的伦理定位切入,以“经济人”的抽象为基石,劳动和资本作为贯穿整个体系的一条主线,自由、公平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竞争、诚信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利益是整个体系的核心。他把经济人、劳动、资本、自由、公平、竞争、诚信、利益等六大范畴作为经济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来研究[14],这是国内首次较为系统地梳理经济伦理范畴的专题性研究,尽管尚存需要商榷之处,仍堪称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