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伦理的GNH关怀

作 者:

作者简介:
江海燕,东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大连 116025)

原文出处: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发展伦理认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幸福。因而在发展实践中,就要不断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提高人们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实现GNH最大化,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09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41(2008)06-0112-04

      发展伦理认为,经济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首要目的,而是达到发展目的的一种手段。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幸福,使人们快乐幸福地生活。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发展实践中,要以伦理审视发展,使发展关怀GNH;要不断地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消除不自由,提高人们创造幸福的能力,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有价值的生活,从而提高人们的GNH,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一、为了什么而发展

      社会发展是发展哲学的重要范畴。发展哲学认为,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乎人们自主需要的,有着特定方向和遵循一定规律的一种运动变化过程。也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社会系统的整体进步。社会发展这一范畴并不是对社会领域的运动变化状态进行事实性描述,而是蕴涵着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利益标准的一种价值判断。因为作为发展主体的人,总是从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社会中的各种变化进行评价,并把符合其价值标准的变化称为发展。从社会发展主体的角度讲,这种社会变化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的利益和要求,而是符合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变化所造成的后果看,这种变化是整体的,而不是片面的。也就是说,社会发展是符合主体价值标准的变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变化都是社会发展。

      发展为了什么?或者说,为了什么而发展?这是发展观的首要问题。一个社会如果不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一问题,发展就会成为空谈。作为发展哲学重要分支的发展伦理学认为,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的价值追求。发展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一种人文发展。所谓人文发展,是指发展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人以发展为中心。早在1992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1992年人文发展报告》就指出:“人文发展是一个广泛的、全面的概念。它包罗在所有发展阶段所有社会中的所有人类选择。它把发展对话扩大为不仅仅是讨论手段(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讨论终极目的……人文发展的概念不是从任何预定模式开始的。它从社会的长远目标得到启示。它使发展围绕人的中心,而不是使人围绕发展的中心。”[1]43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发展就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且,这种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和自觉基础之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是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而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2]

      发展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最终目标,而“人的发展又为了什么”呢?也就是关于发展的具体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发展伦理认为,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幸福。

      对于一个致力于把人的幸福作为发展宗旨的社会而言,在发展理念和决策中,就必须将人的幸福程度作为检测社会发展成就的标准;必须明确财富增加或经济增长不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而是达到发展目的的一种手段。这种理解并非忽视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是超越经济增长,以更加宽广的视角审视发展。发展实践证明,在对发展的目的和手段进行审视时,必须超越财富的积累、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其他与收入相关的变量的增长。也就是要修正以往国际社会通行的以GDP(国内生产总值)或GNP(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国富民强的标准,而要以近些年来兴起的一个与之并行的新的评价标准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即“国民幸福总值”或称“国民幸福指数”来审视发展。GNH标准最早是由南亚的不丹王国的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目前,国际社会在研究发展问题时,对于GNH的关怀已达成广泛共识,并且近年来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已引起一些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GDP通常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的快慢,用来比较政府的政绩。但是,它并不是人们追求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美国政治家罗伯特·莱恩明确指出,现有的经济理论和政治理论都错把手段当做了目的,陷入了“手段拜物教”。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幸福,其他一切不过只是手段而已。经济学家青木昌彦也认为,经济增长的本质不是参加经济增长的竞赛,而是国民生活的幸福。GDP的增长是为GNH的提高服务的。GDP是基础,是前提,没有GDP的增长,GNH就无法改善,GDP增长的最终目标是GNH的最大化。经济增长虽然为人们的幸福快乐创造了物质条件,但GNH又不完全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因为GNH反映的是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一些西方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国民的收入和消费也显著增加,但这些国家国民的GNH没有相应提高。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和社会治安恶化等,影响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地方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能否增加人们的GNH。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