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需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于桂芝,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宁波 315100

原文出处:
学海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时代主题和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需要的变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不断进行选择、运用与发展创新的过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核心。而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实践需要是不断选择的依据,探索正确的实践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理论创新的目的,取得实践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检验标准。在实践中提升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12 期

字号: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时代主题和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需要的变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不断进行选择、运用与发展创新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任务、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是全部问题的中心。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实践需要是不断选择的依据,探索正确的实践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理论创新的目的,实践上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检验标准。而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方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而从中总结提升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就是崭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由于不同时期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者们所面临的实践任务有很大不同,这种情况客观地导致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们在不同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需要、选择和理解都有所不同。由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深深地植根于实践,它的生长点就在于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核心。

      新中国成立的实践需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迫使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中国被迫走上现代化道路。为了自强自救,中国人发起洋务运动,首先学习西方的器物;甲午海战失败后转而又学习西方的制度,尝试维新改良的戊戌变法,结果也以失败而告终,于是改良派退出历史舞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日渐强盛,辛亥革命终于推翻封建王朝,宣告封建社会在中国的终结。这一革命不仅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而且直接促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它直接导致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领导的武装斗争,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在1949年建立新中国;可以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实践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如何建立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运动不仅决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走向,而且也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历史命运。

      1.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本质特征,它是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方法和理论而诞生与存在的。中国革命实践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整个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哪些内容能够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选中从而中国化,完全取决于这种实践需要。而这种需要本身又是由中国社会革命特点决定的,所以说,中国社会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第一,与教条主义危害进行斗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开始了千辛万苦夺取政权的过程。1927年大革命失败使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武装,走自己的路,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全国政权,成立新中国。但这条道路是马克思恩格斯任何著作文本都没有说过的,也是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中心城市工人阶级武装起义这一成功经验截然不同的。因此毛泽东的实践必然要遇到那些只知道照搬书本和外国经验教条主义者的激烈反对。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与教条主义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的最严重斗争。在“左”倾教条主义者们看来,只有马克思主义“本本”是靠得住的,只有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革命经验才是对的。中国革命只能从“本本”出发,只能照抄照搬苏联经验,否则就是“离经叛道”。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以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倾错误。尽管它们表现形式、具体特点、特别是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有很大不同,但是不善于、不提倡、不允许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独特革命道路,不从中国革命实际需要出发却是他们的共性。

      第二,中国革命实践需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面对脱离实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带头进行斗争,从思想路线高度论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初步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研究》)一文,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①然而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他的正确意见并没有被人们接受,相反,他本人受到长期反复的打击。他一手创建红军并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却被迫离开红军。思想上,他长期被扣上右倾帽子。由于没有留洋的经历,有人针对他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由于他强调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又有人指责他是“狭隘经验论者”。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的错误把中国革命引上绝路之后,毛泽东才在遵义会议上再次获得对红军的指挥权,进而成为中国革命的舵手。教条主义危害使毛泽东深刻体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上述惨痛教训以及他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斗争中形成的。后来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实事求是作了经典表述,并且运用它对各种不同领域问题作了成功分析。1942年延安整风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终于为全党所接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