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绥生。,教授,法学硕士,。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咸阳 712000)

原文出处: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09)03-0041-07

      一、传统教科书理论体系的一个严重缺憾

      唯物史观从历史主体“现实的人”出发,从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入手,在劳动中找到了破解历史秘密的锁钥:现实的人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这就必然形成一定的生产力。由于人们的生产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所以在一定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就必然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由此构成了社会历史运动最基本的内在矛盾——生产方式的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之上,必然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由此就派生出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由此得出结论: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内部由基本适应到不适应,再到基本适应这样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运动,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性物质力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源泉。

      但是传统哲学教科书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时,却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需要推动力?生产力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什么?如果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话,社会基本矛盾为什么会不断地解决又不断地产生出来?各个时代的不同阶级、集团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热情、甚至不惜以血流成河的沉重代价去解决这些社会基本矛盾?如果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的话,人民群众又为什么要推动历史?如果说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话,生产方式只是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借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具体形式,它自身是无意识的,不可能决定自己采取什么样的形式。生产方式的复杂构成因素中,唯一有思想、有意识的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劳动者,那么,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人们为什么要变革生产方式?如果说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话,阶级斗争的真正目的是一定阶级出于推动历史进步的动机,抑或是出于本阶级实实在在的利益盘算?而在没有阶级的时代,社会为什么也能够发展?如果说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物质力量的话,同样又会产生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进行生产劳动?

      所以,传统教科书关于历史发展动力思想的表达是不彻底的。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原苏联哲学理论的影响。影响很大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康士坦丁诺夫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尤金与罗森塔尔合写的《简明哲学词典》都否认生产力的内部动力,而把生产力的动力归结为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受原苏联哲学对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影响,我们的教科书理论一向不承认生产力有内部矛盾。这是传统教科书理论体系的一个严重缺憾,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严重误读。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即“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不能揭示出历史主体思想动机背后更深层的经济利益动因的话,那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问题。

      二、“动机的动机”问题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人类的实践具有自觉性的特点。人们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总是反映着人们的愿望与动机。恩格斯指出,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直接动机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目的与动机背后,存在着制约所有时代、所有人的所有动机的共同的最终动机,即“动机的动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因此,问题也在于,这许多单个的人所预期的是什么。愿望是由激情或思虑来决定的。而直接决定激情或思虑的杠杆是各式各样的。有的可能是外界的事物,有的可能是精神方面的动机,如功名心、‘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个人的憎恶,或者甚至是各种纯粹个人的怪想。……另外一方面,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这些动机背后隐藏着的又是什么样的动力?在行动者的头脑中以这些动机的形式出现的历史原因是什么?”[1]248社会历史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类在自觉的思想意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所构成的,所以要解开社会历史发展之谜,就必须追问制约着所有个人、集团、阶层以至阶级表面动机背后的那个“动机的动机”。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旧的历史观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至多看到的是人的思想动机。至于人的思想动机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旧历史观所无法认识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以前所有的历史观,都以下述观念为基础: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当到人们变动着的思想中去寻求,并且在一切历史变动中,最重要的、决定全部历史的又是政治变动。可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政治变动的动因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没有人发问过。”[2]334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超越了前人,认识到历史人物的思想动机并不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认为在人们的思想动机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原动力”。但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决定了他不能为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找到正确的答案。虽然如此,恩格斯还是高度评价了黑格尔提出“原动力”命题的意义。他说:“黑格尔没有解决这个任务,这在这里是没有多大关系。他的划时代的功绩是提出了这个任务。”[2]363

      唯物史观以其独特的社会实践思维方式,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对历史观中这一重大问题的解答给出了科学的路径,认为历史主体的动机不能从社会的思想中得到解释,不能从社会的政治关系中去寻找,更不能到社会历史的外部去寻找,而只有从社会的物质生活之中、从社会的经济关系中得到解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