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无疑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在我看来,这一变革的实质在于,它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转换,即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与此同时,哲学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 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就要把握马克思所面临并生活其中的那个时代的特点。马克思所面临并生活其中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得以确立和巩固,人类历史从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的时代,是从“人的依赖性”转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问题在于,资产阶级在取得巨大的历史性胜利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性的问题: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人的劳动、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世界都异化了,人的生存状态成为一种异化的状态。这是一个“颠倒的世界”。具体地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物的异化与人的自我异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这种异化状态中,资本具有个性,个人却没有个性,人的个性被消解了,个人成为一种“孤立的人”,国家也不过是“虚幻的共同体”。 可见,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由资本关系所造成的人的生存状态全面异化的社会。揭露并消除这种异化因此成为“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2页)。可是,西方传统哲学包括德国古典哲学无法完成这一“迫切任务”。这是因为,从总体上看,西方传统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关于超验存在之本性的理论,它在“寻求最高原因”的过程中把本体同人的活动分离开来,同人类面临的种种紧迫的生存问题分离开来,从而使存在成为一种抽象的存在,物质成为一种“抽象的物质”,本体则是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无关的抽象的本体。从这种抽象的本体出发无法认识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以“形而上学”为存在形态的西方传统哲学,从一种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无关的“终极存在”出发,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以及真、善、美,向人们展示的实际上是抽象的真与善。这种“形而上学”的哲学形态似乎在给人们提供某种希望,实际上却在掩饰现实的苦难,抚慰被压迫的生灵,因而无法消除人的生存的异化状态,将现实的人带出生存的困境。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随着自然科学的独立化并“给自己划定了单独的活动范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哲学应该从“天上”来到“人间”,关注人的生存的异化状态的消除,关注人类解放。马克思断言:“形而上学将永远屈服于现在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59—160页)。不是别人,正是马克思在辩证法、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由此达彼的桥梁,使三者“吻合”起来。从本质上看,这种“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般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关怀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人的命运。马克思发现,如果不能给工人、劳动者这些占人口绝大多数、被压迫的人们以真实的利益和自由,人类解放就是空话,甚至沦为一种欺骗。所以,马克思提出了超越“政治革命”的“彻底革命、全人类解放”的问题,并认为能够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担当“解放者”这一历史角色的,只能是无产阶级。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无产阶级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解放自己的阶级,在他身上“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同时,无产阶级又是一个“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的阶级,是一个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阶级。在人类解放过程中,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则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如果说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那么,哲学就是人类解放的“头脑”。“头脑”不清,就不可能确立人类解放的真实目标,不可能理解人类解放的真正内涵。因此,联系经济学的研究和历史学的考察,从哲学上探讨人类解放的内涵、目的和途径,就成为马克思的首要工作。这一工作的成果,就是“为历史服务的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主题,解答“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 为了解答“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探讨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本体,并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有生命的个人”要存在,首先就要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从根本上说,人就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自我塑造、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马克思指出:“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1卷,第67、68页)。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换句话说,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恰恰是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的,直接决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也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通过实践创造了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存在。换言之,人是实践中的存在,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者说,构成了人的生存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