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实,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大讨论中就已凸现,当时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继续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①在近几年我国学者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的论文——《“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以下简称《转换》)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他在这篇论文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涉及马克思的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新见解:(1)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2)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存在一个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视角转换”;(3)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不是象征性的、边缘性的,而是实质性的、基础性的。②本人对俞吾金教授的探索精神表示钦佩,但对他的三个新见解却不敢苟同,特提出以下意见就教于俞吾金教授。 一、马克思在其成熟时期的绝大部分重要著作中都没使用过异化概念,俞吾金教授说“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不符合实际情况 俞吾金教授在《转换》一文中提出的第一个新见解,是“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③。他还进而指出:“这一概念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包括马克思的《博士论文》(1840年下半年到1841年3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夏天)、《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末到1844年1月)、《詹姆士·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1844年上半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4~8月)等著作。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神圣家族》(1844年9~11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反克利盖的通告》(1846年5月)、《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1847年10月底)、《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等著作。第三阶段主要包括《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剩余价值学说史》(1861~1863年)和《资本论》(1867年)等著作。④ 不难看出,俞吾金教授是以他开列的马克思在他所说的三个阶段的论著来论证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的。我们这里且不说他将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是否合适,仅就他开列的这些论著来看,他的论证就不能成立。 首先,俞吾金教授没有提及马克思1867年以后的那些非常重要但却从不使用异化概念的论著。马克思的一生不是结束于《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的1867年,而是1883年。从1867年到1883年这16年期间,马克思还写了大量重要的论著,仅从我国编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来看就有《法兰西内战》(1871年5月下半月~6月初)、《论土地国有化》(1872年3~4月)、《政治冷淡主义》(1873年1月)、《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874~1875年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月底~最迟5月7日)、《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1877年10~11月)、《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1881年2月底~3月初)。如果说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那就不能排除他在1867年到1883年这16年间所写的论著。马克思在这期间的论著中使用过异化概念吗?据我所知没有。 其次,在俞吾金教授开列的第二阶段的那些论著中,除《神圣家族》以外⑤,马克思在有些著作中虽然使用了异化概念,但却不是他自己的异化概念,在有些著作中则根本没有使用过异化概念。先说前一种情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虽然说过“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⑥这样的话,但在这段话中出现的异化概念无疑不是马克思自己的异化概念而只是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在几处地方使用过异化概念,例如,他们在一处是这样使用的:“哲学家们在已经不再屈从于分工的个人身上看见了名之为‘人’的那种理想,他们把我们所阐述的整个发展过程看作是‘人’的发展过程,从而把‘人’强加于迄今每一历史阶段中所存在的个人,并把他描述成历史的动力。这样,整个历史过程被看成是‘人’的自我异化过程……”⑦在这段话里出现的异化概念显然也不是他们自己的异化概念,而是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家的异化概念。⑧再说第二种情况。仔细读一下被俞吾金教授列入第二个阶段的《反克利盖的通告》、《哲学的贫困》、《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和《共产党宣言》,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些著作中就根本没出现过异化概念。⑨ 第三,在俞吾金教授开列的第三阶段的那些论著中马克思虽然使用了自己的异化概念,但在这一阶段马克思还写过很多没有使用异化概念的重要论著。例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1月)、《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5月底~6月27日)、《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10月21~27日之间)、《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71年11~12月)、《论蒲鲁东》(1865年1月24日)。这样说来,即使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也只是在一些论著中,主要是在几个经济学手稿中使用了异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