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09)03-0010-0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名字命名的思想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恩格斯的研究和宣传工作而普及开来的。恩格斯本人的研究视域以及更多受益于恩格斯的列宁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后来前苏联教科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思路、视域、旨趣和哲学方法等方面的关系便成为马克思学所关注的主要领域之一,不过,绝大部分马克思学研究者并不是从两人的区别中去寻找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的因素,制造两人对立,他们的研究宗旨一方面是尝试着通过对这一区别的认识重现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深度,另一方面是借此重现的机遇彰显马克思的时代意义。笔者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原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恩格斯的一个附加标题,引发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系、进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再思考,现提供在此,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 附加标题的由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对第1卷第1章的解读 我们都熟悉中文版的“形态”在第1卷第1章有这样一个标题: “I.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①。 我们一般不会去过问这一标题的来源,而将这一标题看做是对该章内容的一种概括。但是“形态”的第1卷第1章是一篇未完成手稿,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该书的主要部分完成以后多次重写的修改散稿,在这些手稿中,都没有这样的标题。这些多次修改散稿的开端部分,包含马克思自己标注了页码1、2页的导论部分,有着这样的标题:“I费尔巴哈”②(与绝大部分“形态”手稿一样,这部分也是恩格斯的誊写稿)。马克思在正文手稿第8、9、10页的手稿边注上都亲笔书写了“费尔巴哈”几个字,这些修改散稿的章节开端可能以此而定名,而在正文手稿第11页的边注上,马克思亲笔书写了“历史”③两个字。 我国1960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和1995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都将恩格斯附加的标题作为第1卷第1章的标题,1995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在注释中对该标题的形成做了说明。 梁赞诺夫1926年在他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已经将恩格斯的这段文字放在文章的最前面作为第1章的标题了④,他在脚注中对文字出处做了说明,但是对书写时间没有做说明。2004年德国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年鉴》收入的“形态”第1章,将恩格斯附加的标题按照原手稿模式置于该章最后部分。 根据后来学者们的考证,恩格斯附加标题的时间是1883年以后,这一标题对第1章内容进行了最高层次的概括。对该标题书写时间的考证有两个依据:其一是字体辨认,后来的编者根据恩格斯书写字体在多年以后发生的变化,判断这一标题符合恩格斯晚年的书写习惯;其二是时间推论,由于马克思在世时,这份手稿保存在马克思那里,只有在马克思去世以后,恩格斯才从马克思女儿那里获得了“形态”手稿,这使得恩格斯可以重新阅读和整理手稿了。在整理手稿的过程中,他在“形态”各章结尾部分编写了小标题,在第1卷第1章结尾处,他写下了“I.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根据这两点考证,人们判断这一标题是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由恩格斯附加上去的。 相对于“形态”的其他部分来说,第1卷第1章显然是一篇没有完成的手稿,这一部分似乎是以关注和批判费尔巴哈、探索人类历史的基本规律为主题。我们看到,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实际上并没有展开,马克思自己后来也对此做了说明。不过,与恩格斯的追加标题比较起来,马克思的边注不是有意识地为标题而写下的文字,似乎是要体现该处的文章内容。原修改散稿开端部分的标题“费尔巴哈”似乎采纳了这一边注,不过作为标题,它看起来是不完整的。 马克思在1847年4月8日的《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上谈到了“形态”手稿的写作情况,马克思称一年以前他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这部手稿,是为了批判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德国最新哲学,和德国各种社会主义的先知者⑤。 恩格斯在1888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下简称“终结”)一书的单行本序言中,重申了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形态”基本观点的阐述。在那里,马克思阐述了1845年他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着手共同阐明的见解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强调“已写好的部分是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在其后面恩格斯做了这样的说明,“这种阐述只是表明当时我们在经济史方面的知识还多么不够”⑥。如果我们考虑到恩格斯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正在整理马克思的《资本论》手稿,这样的说明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对《资本论》手稿的整理工作,使恩格斯看到,唯物史观理论还有待于政治经济学史知识的论证和支持。 无论从马克思或者恩格斯对“形态”写作情况的解释来看,都没有涉及到从一般的本体论、认识论意义上对唯心主义观点进行批判、对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论证的内容,即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观点对立的内容,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解读恩格斯的附加标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