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主义视域中的两个人本学问题

作 者:
肖峰 

作者简介:
肖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科学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教授。(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从信息主义的视域去探析“人是什么”和“人的存在方式的可能性”,都可以走向“信息人”的解释,后者还可能导向“裸信息人”的假设,它们也构成了人的本质观和存在论上的信息主义观点,这种观点为我们认识人的本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同时也提出许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字号:

      信息主义的兴起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现象,它从一种社会学范畴走向一种哲学理论范式则是理论提升的必然产物。哲学上信息主义可分为强信息主义与弱信息主义,弱信息主义通常表现为一种认识论上的信息主义,将信息作为阐释人的认知活动的关键词;而强信息主义则走向一种本体论的还原,成为所谓的“唯信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范式的信息主义必然将作为一种哲学对象的“人”纳入自己的视野,从而形成对人的诸方面的信息主义解释。本文主要探讨信息主义视域中“人是什么”以及“人是如何存在的”这两个人本学问题的特殊含义。

      一、“信息人”:人的本质观上的信息主义

      目前,人们对“人是什么”有着许许多多的解释,如“经济人”、“道德人”、“社会人”等都揭示了人的不同的特性。“信息人”是对“人是什么”的一种新解释,由此而形成了人的本质观上的信息主义。

      人与信息相关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即使不持信息主义的主张,也会承认这一点,例如从“类”的角度看,信息是人社会性地存在和人类文明延续的必要条件,已是无可争辩的共识。关键是人与信息的相关性被强调到何种程度才会成为一种信息主义?

      总的来说,在揭示人的本质特征时,信息主义通常认为只有人的信息方面的属性才能体现出人的本质特征,而其他属性相对而言都只能退居次要地位。

      例如,信息是与物质和能量相对照的现象,人也有物质和能量方面的属性,但是,“如果说人是物质的或是能量的实体,都没有把人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而当我们说人是信息的符号化高级处理器时,则就凸显了人之为人的根本特性。正是信息基质决定了人在根本上是‘信息人’。或者可以说‘信息人’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人是能组织和处理信息的存在物,人的信息能力是人的创造性的源泉,是人的理性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1]。就是说,必须从信息的角度对人加以解释,否则人就不过是一堆普通的物质。人的本质并不是组成他的物质,而是物质按特定的信息指令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形式。这也是在人的本质观上精神性重于生理性的主张的一种表现,即人的最重要的特征是由信启、来刻画的。可以说,孟子关于人“身小心大”的说法,柏拉图认为人是“利用身体达到一定目的的灵魂”,以及麦克卢汉提出“无形无像之人”,目的是要“避开肉体的东西”,因为物质性的肉体不过是思想从而信息繁殖的工具[2],如此等等,也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从动态的角度看,人起先并不是以信息人的方式存在的,但正是后来不断从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才使人成其为人,使人获得了自己的本质,于是,“只有当人类蜕变到信息人的时候,人类才真正活成了‘人’。因为无论是物质人、生物人还是社会人,本质上没有脱离其动物性。物质人与生物人的动物性显而易见,而社会人的社会性也并不是人类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在动物世界里,动物的社会化生活随处可见……社会分工和使用工具,并不能将动物与人类严格区分,因为简单的分工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而一些动物也有制作并使用工具的能力……动物性人类的生活的基本特征是外在的,只有信息人类的生活才是内在的。”[3]从“教育”的功能上看,也可以发现,“人”是被文化信息建构出来的,没有先在的本质,人的“可塑性”,就是指人能够接受外来的信息并顺应这种信息将自己加以改变,是有内容的信息造就了有“本质”的人,信息使人“是其所是”。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信息环境或信息生态,就有人的什么样的具体“本质”。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独特而高超的处理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当今,我们看到信息对人的解释力越来越强,或者人需要用信息来加以刻画的特性越来越多。最显见的事实在于,人的思维过程是一种信息过程,人的行为活动则是一种信息反馈调节活动,这就是维纳在《人自有人的用处》一书所说的:“人是束缚在他自己的感官所能知觉的世界之中的。举凡他所收到的信息都得通过他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来进行调整,只有经过存储、校对和选择过程之后,它才能进入他的效应器,一般是他的肌肉。这些效应器又作用于外界,同时通过运动感觉器官末梢这类感受器再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运动感觉器官所收到的信息又和他过去存储过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去影响未来的行动。”[4]不仅如此,就是人的生理过程也要从几大信息系统(遗传信息系统、神经信息系统和免疫信息系统等)加以说明。这些视角表达了人自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的意思,它包括感觉器官——信息接收系统,神经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大脑——信息处理系统,以及效应器官——信息作用系统等,于是,只有信息才是人这一生命体的实质。不仅一般的作为“类”的人是如此,具体人的具体本质的获得,更是需要在一种“社会信息场”中才能得到确认。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我生下来就是人,这和社会是否承认无关,可是我生下来就是贵族或国王,这就非得到大家的公认不可。只有公认才能使这个人的出生成为国王的出生;因此,使人成为国王的不是出生,而是大家的公认。”[5]而这种“公认”就是一种特定的信息关系。人的差异性既有生理差异性,也有信息差异性(信息能力、信息需求的差异性等)。社会人的差异性更多的是一种信息差异性。

      计算机和符号的类比也揭示了人的这一信息本质。20世纪60年代,在信息论的一系列巨大成果和电子计算机的强大影响下,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诞生了。这种观点把人与计算机作类比,明确提出人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由于符号是信息的软载体,而所谓信息处理就是一系列符号操作,所以信息处理系统又可称作“符号操作系统”。这一观点还认为,人的思维(其实也是人的特质或本质)同计算机一样,不能用其物质形式来解释,而只能用符号操作过程即信息处理过程来解释。所以人在本质上才被认为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动物(Information communicating animal),是受控制论的接收、处理、存储和发送信息的原则支配的动物,这样,卡西尔的“人是符号动物”还被相应地进一步发展为“人是信息动物”。

      语言是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信息主义常常在强调语言的学者那里表现为“语言主义”,而人的本质的信息主义解释此时也就表现为语言主义的解释。笛卡儿认为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可能是人与禽兽的真正区别,海德格尔说:“言说是我们的本性……人是能言说的生命存在。这一陈述并非意味着人只是伴随着其他能力而也拥有语言的能力,而是说唯有言说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作为言说者的人是人。”[6]当巴甫诺夫认为“正是词才使我们成为人”,詹明信提出“语言的哥白尼革命”,认为是“话在说我”,加达默尔认为语言是“我”和世界相遇的中心点,表现了语言是人和世界的原始统一,创造了人能够拥有世界的可能性,是人的界限的真正标志,从而人的本质是语言性的,或者说语言本源的属人性质同时也意味着人在世的基本的语言性。维纳说言语是正常表现出来的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中心,人对语言的兴趣似乎是一种天生的对编码和译码的兴趣,它看来在人的任何兴趣中最近乎人所独有的。言语是人的最大兴趣,也是人的最突出的成就[7]。这些从语言的角度对人的解释,也是在从信息的角度解释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