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发展问题的哲学反思

作 者:
漆思 

作者简介:
漆思,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9)01-0057-07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近60年,中国一直在艰辛地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国持续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举世瞩目,在全球化的舞台上中国日益显现出一个发展中大国复兴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此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有“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反面渲染,有“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积极评价。现代化与发展模式研究是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社会理论的重点研究领域,相继出现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比较政治经济学、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转型理论、全球化理论等。这些理论深入研究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社会市场经济的“莱茵模式”、福利国家制度的“瑞典模式”、政府主导型的“日本模式”等比较典型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并对拉美模式、东亚模式、印度模式、俄罗斯与东欧的社会转型模式进行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开始进入了国际社会理论的视野,许多著名学者如托夫勒、萨谬尔森、斯蒂格利茨、阿玛蒂亚·森等对中国的改革经验与发展模式给予了极大关注。进入21世纪,中国模式到了反思总结的关键阶段,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了“北京共识”①,旨在超越“华盛顿共识”的视野来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反响。国外社会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为我们总结中国改革发展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这并不能代替我们自己对中国模式的反思和中国发展理论的创建。

      国内学者在批判借鉴“北京共识”论时,基本上不认同这一提法,而采用中国经验、②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来概括中国改革发展经验。国内学者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问题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入的多学科研究:吴敬琏、林毅夫、胡鞍钢等从经济学视角对中国市场经济改革道路的研究,郑必坚、俞可平、林尚立等从政治学视角对全球化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研究,黄平、李培林、孙立平等从社会学视角对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的研究,罗荣渠、章开沅、钱乘旦等从历史学视角对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国际比较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甘阳提出了“中国道路”与“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③概念,构成了富有争论的反思中国改革路向的“中国话语”。从哲学视角来看,高清海1988年就倡导“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1999年出版了《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反思》,2004年呼吁“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④,这是中国哲学界创建自己的社会发展哲学的学术自觉。然而,当前中国模式研究还没有进入哲学研究的主流,特别缺少哲学层面的深度反思。因此,迫切需要从哲学视角来推动中国模式研究的深入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当代中国模式研究中,需要我们深入反思的问题是:中国的改革发展究竟靠什么获得成功?改革发展的中国特色究竟是什么?如何从中国经验提升中国理念以推动中国模式的创新?本文尝试从哲学视野揭示中国模式之谜,反思中国模式生成的发展逻辑,总结中国模式探索的发展道路,揭示中国模式中包含的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和谐世界诸多理念,并尝试提出和谐发展观,以推动中国模式与发展理论的创新。

      一 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与实事求是理念

      从发展战略上看,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主发展道路。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艰辛地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真正走上了“创造性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发展模式”⑤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的提法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⑥经过艰苦探索中国逐步确立了市场化主导的改革导向,逐渐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式就是改革开放的发展创新,简要地说就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

      回顾近3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战略意义深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不再迷信教条和盲目照搬,尊重独立思考与主体精神,空前深刻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开拓了自由、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成功开创出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阿玛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指出:“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发展的实现必须全面地取决于人们的自由的主体地位”。⑦因此他认为:“自由不仅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发展的重要手段。”⑧以此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实践,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民的真实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扩展,既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性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作为发展主体所获得的实质自由的增进。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与自主发展构成了中国模式生成的实践经验基础,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实事求是精神成为中国模式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理念。

      从哲学的视野来反思,马克思主义是以实事求是理念为核心的实践创造观,其理论实质就是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的实事求是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因此,就要用实事求是精神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创新成果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正是以实事求是理念为灵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今天我们就要以实事求是精神来指导中国模式的完善与发展理论的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