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中普遍性价值观与多样化价值观的博弈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红革,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秦廷国,中国社会科学院。

原文出处: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

全球化语境中的普遍性价值观就是对人类生活具有普遍意义从而能够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普遍性价值观存在于普遍的和共同的人性中,存在于人们社会交往实践普遍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多样化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不同价值主体诸方面的利益差别与对立。价值观的多样性是由价值主体及其境遇的多样性决定的。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字号:

      [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09)01-0096-04

      当今世界正处在价值观深刻变革的时代。随着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世界文化和文明正在面临转型,东西方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及封建主义之间,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体系的比较和冲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文化价值观的变革和转型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性、世界性的思想文化现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社会价值观的发展表现为普遍化和多样化两种趋势。探讨全球化语境中价值观的发展趋势,正确看待和处理普遍性价值观与多样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普遍性价值观:全球化的必然

      价值观是人们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①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人类共同生活条件的形成和反映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认同以及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对话和协商,促进了全球普遍性价值观的形成。所谓普遍性价值观,就是对于人类生活具有普遍意义并因此能够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或价值原则。有学者认为,普遍性价值观的普遍性,一般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第一,这种价值观具有普遍适用性(普适性),即不仅仅适用于个别人、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而是适用于所有人;第二,这种价值观具有普遍永恒性(不变性),不仅仅适用于一时一地,而是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第三,这种价值观是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普遍必然判断)来表述的。只有符合以上三个基本要件,才能称为普遍价值观命题。②

      对于普遍性价值观的认识,既不能采取以特殊价值观来冒充普遍性价值观的独断论立场,也不能采取以特殊价值观来抹杀普遍性价值观的怀疑论立场。在以多元一体化为旨归的全球化进程中,只有采取约定论或约定主义立场,才能达到对于普遍性价值观的正确认识。至于形式主义立场,可以作为一种适当补充,但是形式主义只能达到对于普遍性价值观形式的认识,只有约定主义才能达到对于普遍性价值观内容的认识。至于历史主义立场,在消除了其中的独断论和怀疑论因素后,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普遍性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历史主义不能取代约定主义,正像客观自然历史进程不能取代主体的人为活动过程一样。也就是说,普遍性价值观不过是各种特殊价值观的系统综合,这种综合只有通过人为约定才能实现,至于每种特殊价值观在普遍性价值观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则是一个优胜劣汰、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

      按照约定主义,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12月10日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其中“第一条”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原则;“第二条”确立了“世界人权”的普世原则;“第二十九条”确立了“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这些原则举世公认,构成了普遍价值观的基本原则。近十年来,一些世界宗教界和伦理界知名人士提出“全球伦理”概念,以补充“世界人权”概念。他们期望联合国大会能够通过一份《世界伦理宣言》,以补充《世界人权宣言》,并为此作了充分准备。1993年9月4日,世界宗教议会大会通过《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宣言》所提出的“全球伦理”包括:(1)“没有道德便没有人权”,这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两项基本的要求:“每一个人都应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这是人道主义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所谓“金规则”或“黄金法则”亦即“全球伦理”的普世原则;(3)“四条不可取消的指令”:“一种非暴力和敬重生命的文化”,这是从古老的“不可杀人”的戒律中推出的“尊重生命”的指令;“一种团结的文化和公正的经济秩序”,这是从古老的“不可偷窃”的戒律中推出的“处事正直,办事公平”的指令;“一种宽容的文化和诚实的生活”,这是从古老的“不可撒谎”的戒律中推出的“言行都应诚实”的指令;“一种男女之间权利平等与伙伴关系的文化”,这是从古老的“不可奸淫”的戒律中推出的“彼此尊重,彼此相爱”的指令。该宣言从各宗教和“非宗教传统”的资源中提炼出作为全球伦理(各项人权)普世原则的“金规则”或“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该宣言重要的贡献。

      普遍性价值观至今仍然处于“宣言”阶段:思想大于行动,言论多于行动;在许多方面“知道”而“做不到”,会说而不会做,甚至许多正确思想、正确言论,一付诸实践就往往走向反面,如某些大国在世界人权、全球伦理问题上宣扬所谓“人权高于主权”,采取所谓“双重价值标准”等。然而,这并不表明关于普遍性价值观的思想和言论是错误的,而表明我们应当建立和健全能够保证普遍性价值观充分实现的机制。

      只有充分民主的机制才能保证普遍性价值观的充分实现。当今世界,某些国家国内社会的民主体制大多已比较完备,但国际社会的民主制度却尚未具备,甚至存在这样一个奇怪现象:号称世界上最自由和最民主的国家,正是世界上最强权和最霸道的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所形成的国际组织,从“国联”到联合国都没有真正实现国际民主,而是实行大国均势制衡原则。这只能带来短暂和平和安全,不能从根本上避免世界的紧张、动荡和战争。这一均衡一旦被打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就不可避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破坏了国际均衡,而且是国际专制的典型表现。它给世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险。我们现在只有通过重新建立国际均衡才能防范这一危险。这样就形成了一系列循环往复的怪圈。总之,在当今世界,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依然是国家利益原则和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人权、全球伦理、普遍性价值观要么根本无法付诸实践,要么一付诸实践就被人利用,从而走向反面。所以,只有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亦即真正朝着多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保证各国国内民主和国际民主的充分实现,带来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安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人权、全球伦理、普遍性价值观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兑现。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