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建构

——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中的几个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仰海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批判传统的理性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这三者处于内在的统一关系中。二是如何处理好文献、思想与历史的关系。今天阅读马克思,更需激活马克思哲学中富有生命力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之中。三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及其思想文化史,真正做到从马克思走向当代。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09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1-0033-05

      在过去的30年里,马克思哲学研究,无论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理解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实践标准讨论与实践唯物主义,到人学与生存论,再到回到马克思的理性自觉,结合对文本的阅读,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建构,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也是马克思哲学特性的内在要求。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推动马克思哲学的本土话语建构,在我看来,下面几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辨析:第一,什么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第二,如何处理好文献、思想与历史的关系;第三,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建构的理论逻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直接影响到马克思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

      一、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则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这是近30年来反复讨论的一个主题,也是西方学者面对马克思时不断追问的话题。按照我个人的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传统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总体性(经济—政治—社会)批判、自由历史与人的解放。①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马克思哲学变革过程中,所面对的形而上学或者以理性自律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以机械唯物主义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两种哲学表面上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实际上却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它们在面对历史时,都以一种历史之外的力量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这表明,传统解释中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加上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不能得出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在面对历史时,仍然停留在一种形而上学的解释之中。马克思哲学的变革过程,在其根本的意义上,就是打破这种理性形而上学的自律神话。

      从理性形而上学的自律性出发,当时的青年黑格尔派认为:只要思想发生了变革,就可以变革现实,从而以哲学革命替代对历史现实的批判改造。“青年黑格尔派则通过以宗教观念代替一切或者宣布一切都是神学上的东西来批判一切。”②对于这种以哲学自律为前提的思想,马克思批判说:“既然根据青年黑格尔派的设想,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一切举止行为、他们受到的束缚和限制,都是他们意识的产物,那么青年黑格尔派完全合乎逻辑地向人们提出一种道德要求,要用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识,从而消除束缚他们的限制。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借助于另外的解释来承认它。”③这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说的,这些哲学家只是完成了对当下世界的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把哲学当作是一种自律性的观念,而没有意识到这些观念产生于社会历史生活过程,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因此,对旧哲学的批判,并不能替代对产生这一哲学的社会历史生活的批判。

      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就哲学本身的逻辑来批判传统哲学。如在《神圣家庭》中,马克思通过“果实”概念的形成来揭示黑格尔概念形而上学的秘密。一是从社会历史生活本身的逻辑来揭示哲学的逻辑及其现实含义。《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意义,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后一种观念的确立,正是这种观念,才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传统哲学思想区别开来。传统的哲学主要体现为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对于马克思来说,这种逻辑关系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揭示哲学与历史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观念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推进到对社会历史生活的批判。

      正是在这里,资本逻辑的哲学意义被呈现出来。正如马克思描述自己的思想发展历程时所说的,他的哲学理念的变革离不开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分析,也只有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才能真正地理解产生近代哲学的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因此,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批判构成了同一个问题。在这一分析中,马克思依据思想与历史之间的互文原则,一方面揭示古典经济学本身的理论逻辑,即从重商主义到重农主义再到斯密、李嘉图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马克思将古典经济学的发展逻辑奠基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发展的逻辑上,这个逻辑就是资本的运行逻辑。从重商主义将货币作为财富的本质,到劳动价值论的提出,这固然体现了古典经济学本身的逻辑抽象,但更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历史抽象的结果。没有大工业的进程,也就不可能产生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因此,对当时的哲学与思想观念的批判分析,离不开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考察。这时,“资本”就不只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更是一个哲学概念,马克思的哲学与经济学研究之间,构成了内在的对话与互文关系。同样,作为马克思《资本论》基础的“劳动价值论”就不只是一个分析商品交换的纯粹经济学概念,更是一个哲学与人类解放意义上的概念。只有揭示了资本的逻辑,马克思才能真正地理解他所生活的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只有理解了市民社会以及市民社会中人的生活方式与劳动方式,马克思才能理解产生于这一现实基础上的思想观念与哲学理念,只有这时,才能真正地摆脱青年黑格尔派将哲学内部的变革等同于现实变革的错误,才能真正地将哲学批判转变为来自于历史内部的自我批判,将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改变为历史辩证法。从这一视角出发,《资本论》就不只是一部经济学的论著,而是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但这种理念却又是通过经济学的话语表达出来的。可以说,只有理解了《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逻辑,我们才能真正地进入到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