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一位家长来电问:“我的女儿已经10岁了,可还像幼儿时一样,有什么东西都想独占、独享,不许别人动她的东西。这可怎么行呢?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改变孩子吗?” 主持: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经常采用的行为,它含有共同拥有,共用的意思,也有均摊或参与的意思。分享对于一个人与社会的融合起着决定作用,它影响着人能否被社会接纳、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在社会上生存。如何培养孩子分享的意识呢?请看杭州行之小学几位家长是怎样做的吧。 观点一 讲道理,杜绝关爱变溺爱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我很注意培养孩子宽容大度、与人为善、懂得与人分享的良好品质。比如吃饭时,我注意不让孩子独占独享,有美味的饭菜,我给一家三口每个人分一份,避免因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导致“儿吃鱼肉父母啃鱼骨”的现象发生。有好玩的玩具,有好看的图书,我也鼓励孩子主动拿出来和他的伙伴一起分享。因为注意从家庭做起,从吃饭开始,所以那种“孩子吃独食,父母靠边看”的现象在我家里基本消失,孩子养成了与人分享、不独吃独占的好品质。因为孩子大气,能够与人分享,所以他的同学都愿意与他交往,他成了受同学欢迎的人。孩子很高兴,也变得更愿意与人分享了。 11岁男孩的妈妈 曲宁宁 观点二 耐心教育,习惯成自然 以前,孩子在家里得到太多的关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以为好吃的、好玩的都应该是他的,好东西只要到了他的手里,不论是谁,都别想再拿回去。一次在全家人吃饭时,我吃了一口盘中的糖醋鱼,想不到孩子很不高兴,说是他的,不许我吃。我感到孩子已经上学了,不能再纵容他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毛病。从吃的问题入手,我不断要求孩子有好吃的要大家分享,有好玩的也要大家分享。我平时是这样要求的,孩子的爸爸也积极配合。当孩子不满意的时候,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劝说,告诉孩子,吝啬的人不会受欢迎,要想做一个好孩子,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有好东西不忘记和父母分享。孩子口头答应得很好。为了加深孩子的认识,吃好东西时,我故意和孩子“抢”着吃,孩子开始很心疼他的好东西,可是一想到自己有言在先,也就没话可说了。一次两次三次,孩子逐渐习惯了分享。现在,孩子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了。 10岁男孩的妈妈 路美辰 观点三 理解孩子,让孩子在体验中得到启发 我的孩子平时有些吝啬,谁要拿他的东西,尤其是他最喜欢的图书和玩具,他就大喊大叫。有一次,孩子的班级开设“班级图书角”,老师号召同学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换阅读,分享图书资源。那天早晨,孩子上学时,他不舍得拿他的精美图书去交换阅读。当天下午,他回到家里,我问他,班里都谁拿出图书和同学交换了。他不好意思地告诉我,班里除了两三个人没拿图书,其他同学都把自己的图书拿出来交换阅读。孩子告诉我,他看到有同学拿了一本《汤姆·索亚历险记》,他很想看,可是他没有图书交换,所以就没有换到。我告诉孩子,交换的图书不会损坏,几天后就换回来了,即使损坏了也没关系,可以再买。但是自己不付出,不与他人分享,自己也得不到分享的乐趣。我鼓励孩子,明天就把他的《身边的科学》拿去交换,换他喜欢的图书。第二天放学后,孩子高高兴兴地把他喜欢的图书换回来了。看来,孩子在这件事上肯定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10岁男孩的妈妈 刘菲菲 观点四 从故事入手,寓教于乐见效果 我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大家的宠爱,养成了独吃独占的自私心理。上学后,他的这个坏习惯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我们说过他几次,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结合他们班级前一段时间搞的“我是红星少年”评比活动,我在家里费了一番工夫。从他喜欢听的故事入手,启发他改变不愿与人分享的坏习惯。我给他借来了《小熊布迪和好朋友分享一切》的图书;给他讲《金色的房子》中小姑娘前后行为的变化及情感体验,让孩子知道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独感及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愉悦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孩子明白不能自私。这些故事使孩子受到了启发。有一次,当同桌同学没带演算草纸时,孩子主动从自己的演算本上撕下十多页纸,交给同学做演算草纸。当孩子告诉我这件事情时,我夸奖孩子懂事,知道关心他人,是个好孩子。我为孩子的转变而感到高兴。 10岁女孩的妈妈 王雅丽 观点五 鼓励与支持,在分享中得到友谊 去年夏天,我送孩子参加了少年宫的航模小组。一次,偶然听儿子生气地和他的爸爸说,试飞的时候,他怕别人弄坏了他的模型,不许别人用他的模型。大家说他吝啬、小气。我知道孩子是心疼他的模型,怕不小心弄坏了。我理解孩子的心情。后来,孩子的模型在实验中摔坏了,孩子很心疼,牢骚满腹。我给孩子买了一盒崭新的模型组件,同时让孩子拿去和伙伴们一起组装。意在培养孩子和伙伴们的合作情趣及感情。不料,那些伙伴们又为孩子买来了新的战斗机模型,作为对他的补偿。孩子沮丧的心情一扫而光,他也因此受到了感动。通过努力,在航模比赛中,孩子的小组获得了好成绩。孩子不但获得了友谊,也从中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 11岁男孩的妈妈 张洁舒 主持: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引导、启发、教育。父母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告诉孩子该怎样做。当孩子在感受到其实的分享时,别忘了鼓励和夸奖,以巩固、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