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将拳头挥向父母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内容提要: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家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是什么让花季少年将拳头挥向自己的父母,许多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共同的诱因。面对孩子的暴力,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解铃还需系铃人,让青少年远离家庭暴力,家长需要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8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就因为我让他先写完作业再出去玩,他竟然对我拳打脚踢!我怎么养了这么个儿子?”曾经有一个被儿子打得鼻青脸肿的母亲这样向我们倾诉。近年来,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类似“儿子打老子”的案例并不鲜见。

      一、孩子将拳头挥向父母的诱因

      1.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孩子不堪重负。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语数外史地生门门优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把孩子的时间填的满满的。父母在“为孩子着想”的名义之下,带给孩子的是长期的身心疲惫。当孩子忍无可忍的时候,就可能通过辱骂父母、殴打父母来发泄心中的压力和愤怒。

      2.亲子沟通不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产生闭锁心理,他们更喜欢把心事藏在心里,不再愿意像小时候那样主动地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些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异地打工、婚姻解体等原因,也很少有意识地找孩子交流。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在孩子困难的时候,不能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只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行使父母的“职责”,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理”和“教训”一下孩子。在这样的关系格局中,孩子会认为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在,不需要的时候,父母却来做让他不高兴的事情。“亲情缺乏”加上。“粗暴干涉”,结果必然是“伤害感情”。

      3.父母的溺爱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在有的父母眼里,孩子的要求没有正当与否之说,孩子的行为没有对错之分,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是应该满足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或可以被原谅的。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会慢慢变得自私、任性、懒惰、不懂得感恩。他一旦发现平时对他百依百顺、惟命是从的父母对他稍微有一点“怠慢”,就会对父母耿耿于怀,甚至大打出手。同时,家长的这种过度宽容和保护,会使孩子敏感、多疑、环境适应能力低下,一旦孩子在外受挫,很可能会怪罪父母“教子无方”、“对自己太好”,进而对父母产生仇恨情绪和攻击行为。

      4.家长行为的不良示范作用。有的家长本身就习惯于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无论是对陌生人,还是对自己的妻儿亲朋;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外受欺负,就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不要怕他,你也打他就是了!”当孩子在外受了欺负时,他会告诉孩子:“笨蛋,你没长手吗?你就不会打他?”等等。家长的这些言行,无不给孩子这样一种错误的暗示:强者为王,武力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当他们对父母有不满的时候,他们自然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拳头来摆平。

      二、让青少年远离家庭暴力

      首先,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的镜子,既然孩子做错了事,家长首先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想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过高了?是不是对孩子的干预太多了?是不是对孩子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家长发现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应该及时改正,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原谅。

      其次,家长要和孩子谈一下自己被打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态度。当孩子的拳头落到自己的脸上时,每一个父母都会有难以言表的心痛,家长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相信多数孩子明白父母的感受后都会后悔自己的冲动。如果孩子至此还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家长应该严肃地告诉孩子殴打父母是极其错误的,是不能容忍的,让孩子认识到家长对此感到很生气,很失望。

      最后,家长要和孩子就引发冲突的情景进行讨论,互相为对方的行为设立规则。家长不但要平息冲突,而且要解开引起冲突的“疙瘩”,否则,遇到类似的情景,“亲子大战”或许还会爆发。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良苦用心、不当之处和对孩子的期望,同时,也鼓励孩子谈谈他对事情的看法,让孩子说出父母的哪些方面是他不能容忍的。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母亲,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应该先做作业还是先出去玩?询问一下孩子,是父母的什么立场、态度或者眼神、语气让他产生了反感?只要孩子和父母都敞开心扉,再难的疙瘩也能解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