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轻松中成长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健康生活

内容提要:

中国的教育模式一直是个值得争议的问题。“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这也是众多中国家长发出的感叹。孩子,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该如何教育呢?也许你在学习他人的经验,也许你在摸索自己的方法,也可能你在感到社会大环境的不足而让你力不从心。是的,稚嫩的心灵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熔炉让它历练,直到成熟。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08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一位母亲,在随丈夫和孩子到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是法国孩子的学习状态。

      法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与中国人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但是,对于孩子的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

      让孩子走进博物馆

      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重历史、重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重的。但与此同时,法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可以说,是把社会当做了孩子学习的大课堂。

      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你到体育场走一走,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如果在周三去博物馆,你会发现那里简直成了学生专场,一群一群的小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艺术殿堂,在教师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引导下,睁大眼睛去发现真善美的世界。

      在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为他们组织专场讲解。享誉世界的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每年接待600万参观者,其中一半是学生。卢浮宫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提高学生的历史和艺术素养,是博物馆的使命之一。卢浮宫有一些为学生的服务项目,“艺术车间”是其中之一。卢浮宫拥有数十个“艺术车间”,既为成年人,也为学生服务。学生“艺术车间”开设32个专题的活动,如“了解园林”、“认识菘蓝”(一种植物染料)、“古埃及服饰”等。所谓“车间”是集参观、讲解及自己动手三者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场所,为50平方米的厅室,中间有一工作台,周围有放置用具的大壁架。设立“车间”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车间”活动,凭借卢浮宫的资源。例如,园林课先由教师带领参观卢浮宫前的杜伊勒里花园,讲解其风格,回到“车间”后,学生用模具搭一个他们想象中的花园。6到18岁的孩子都可凭兴趣参加,没有任何限制,交30法郎上课费即可。“艺术车间”很受欢迎,一般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位置。

      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这个密特朗时代的建筑,由花岗岩、钢铁和玻璃组成,气势恢宏。科学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而是一个集展览、实验与资料调阅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场馆;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出现,疯牛病、口蹄疫在欧洲肆虐……这一切使当代人对了解科学技术的愿望更强烈了。引起我注意的是“科学城”为12岁以下的儿童开设的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也属欧洲之最),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在幼小的心中激发起好奇。法国中小学校常组织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常年展览和短期展览提供的知识,在教师和“科学城”工作人员的双重协助下,完成一项科学小试验。

      博物馆、科技馆热心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不断提供新的活动方案,提供种种方便和优惠,将此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这在法国蔚成风气。教育部长雅克·朗就此谈道,如果想使法国仍然保持创造性,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家,就应该考虑人的整体的、协调的发展。音乐之于心算,戏剧之于阅读,造型艺术之于几何,不无裨益。科学、艺术教育唤醒敏感,催生创造力。它像是学生进入其他未知领域的“芝麻开门”的呼唤,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创造。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

      法国孩子较早拥有自己掌握的零用钱。统计显示,在当今的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郎的零用钱,14岁的“大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郎,而当孩子在高中学习时,获取的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郎。此数额比起美国、英国的同龄孩子来都要高出一截。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家长还大多在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即10岁左右时,就给他们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并划入一笔钱,而且一般并非区区几十或几百法郎,而是上千甚至数千法郎。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这也是十分少见的。

      法国家长之所以热衷为孩子开专门的银行账户,倒不是为孩子的高消费提供方便,也不是图自己省事,甚至也不是为帮助孩子学习保护好自家的“钱袋”(即私有财产),而是为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明智、科学“理财”,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

      事实上,待孩子正式拥有了自家独立的账户后,让孩子通过消费来理财的学习才算系统、全面地展开了。当然,对第一次拥有这么多金钱的孩子,家长必须及时地作出指导,并充分予以关注。当家长发现自家孩子胡乱购买不需要或不合算的物品时,大多并不会因大动肝火而对孩子横加责备,家长会与孩子商议其独立账户必须保留的金额的底线,然后一起制定短期的储蓄和消费目标:开始时可能仅是小目标,如一把瑞士军刀、一件火车模型等,一般只需储蓄几个星期便能大功告成;此后可转向较大目标,需耐心储蓄几个月才能实现夙愿;最后上升至更大的须储蓄上一年半载的大目标。要是在这段时期孩子受到其他东西的诱惑而没能“挺住”,那么他就必须为自家的或合理或不合理的花销负责。换句话说,对于孩子的财务状况,负责的是孩子自己!如此一来,孩子在学会量入为出的同时还可学到一种宝贵的责任心,领悟到一种辩证的得失观。

      当然也有生性节俭的孩子对于自己账户上的钱财格外看重,生活中尽量缩小开支。此时家长的责任就是采取一些办法来鼓励、引导这样的孩子更为勇敢大胆地消费。他们一般会耐心、细致地启发孩子作出消费,如建议孩子邀请小伙伴去看一场电影啦,买一双新的运动鞋啦,给爷爷或奶奶送上一束鲜花啦,等等。因为在生性浪漫、豪放的法国人看来,只知积攒钱财而不懂得享受人生的“守财奴”式的消费理念同样是要不得的。

相关文章: